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肝膽濕熱證是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大綱中涉及的一部分內容,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肝膽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肝膽所表現的證候。多由感受濕熱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膩,釀濕生熱,或脾胃失健,濕邪內生,郁而化熱所致。
【臨床表現】脅肋脹痛,或有痞塊,口苦,腹脹,納少嘔惡,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蚝疅嵬鶃?,或身目發(fā)黃,或陰囊濕疹,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濁陰癢等。
【證候分析】本證以右脅;肋部脹痛,納呆,尿黃,舌紅苔黃膩為辨證要點。顯熱蘊結肝膽,肝氣失于疏泄,氣滯血瘀,故脅肋痛,或見痞塊。肝木黃逆侮土,脾運失健,胃失和降,故納少,嘔惡,腹脹。膽氣上溢,可見口苦,濕熱蘊內,濕重于熱則大便偏溏,熱重于濕則大便不爽。膀胱氣化失司則小便短赤。邪居少陰,樞機不利,則寒熱往來。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則身目發(fā)黃。肝脈繞陰器,濕熱隨經下注,則見陰部濕疹或睪丸腫脹熱痛,在婦女則見帶濁陰癢。舌紅苔黃膩,脈弦數,均為濕熱內蘊肝膽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