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醫(yī)學題庫】全新升級!學習做題新體驗!
直播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 > 輔導精華 > 正文

疼痛部位|臨床-中醫(yī)內科中級職稱輔導

2015-02-25 16:58 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精華相關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請廣大考生參考。

疼痛部位|臨床:

詢問疼痛的部位,可以判斷疾病的位置及相應經絡臟腑的變化情況。

1.頭痛:整個頭部或頭的前后、兩側部位的疼痛,皆稱頭痛。無論外感內傷皆可引起頭痛。外感多由邪犯腦府,經絡郁滯不暢所致,屬實。內傷多由臟腑虛弱,清陽不升,腦府失養(yǎng),或腎精不足,髓海不充所致,屬虛。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的病理產物如痰飲、瘀血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則或虛或實,或虛夾雜。凡頭痛較劇,痛無休止,并伴有外感表現者,為外感頭痛。如頭重如裹,肢重者屬風濕頭痛。凡頭痛較輕,病程較長,時痛時止者,多為內傷頭痛。如頭痛隱隱,過勞則甚,屬氣虛頭痛。如頭痛隱隱,眩暈面白,屬血虛頭痛。頭腦空痛,腰膝酸軟,屬腎虛頭痛。如頭痛暈沉,自汗便溏屬脾虛頭痛。凡頭痛如刺,痛有定處,屬血瘀頭痛。凡頭痛如裹,泛嘔眩暈,屬痰濁頭痛。凡頭脹痛,口苦咽干,屬肝火上炎頭痛。

凡頭痛,惡心嘔吐,心下痞悶,食不下,屬食積頭痛。

頭部不同部位的疼痛,一般與經絡分布有關,如頭項痛屬太陽經病,前額痛屬陽明經病,頭側部痛屬少陽經病,頭頂痛屬厥陰經病,頭痛連齒屬少陰經病。

2.胸痛:是指胸部正中或偏側疼痛的自覺癥狀。胸居上焦,內藏心肺,所以胸病以心肺病變居多。胸病總由胸部氣機不暢所致。胸痛、潮熱盜汗,咳痰帶血者,屬肺陰虛證,因虛火灼傷肺絡所致。胸痛憋悶,痛引肩臂者,為胸痹。多因心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梢娪趷炾柌蛔?,痰濁內阻或氣虛血瘀等證。胸背徹痛劇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節(jié)者,為真心痛。

是因心脈急驟閉塞不通所致。胸痛、壯熱面赤,喘促鼻煽者,為熱邪壅肺,肺失宣降所致。

胸痛、潮熱盜汗,咳痰帶血者,屬肺陰虛證,因虛火灼傷肺絡所致。胸悶咳喘,痰白量多者,屬痰濕犯肺,因脾虛聚濕生痰,痰濁上犯所致。胸脹痛。走竄、太息易怒者,屬肝氣郁滯。

因情志郁結不舒,胸中氣機不利所致。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者,屬血瘀。

3.脅痛:是指脅一側或兩側疼痛。因脅為肝膽所居,又是肝膽經脈循行分布之處。故脅痛多屬肝膽及其經脈的病變。

脅脹痛、太息易怒者,多為肝氣郁結所致。脅肋灼痛,多為肝火郁滯。脅肋脹痛,身目發(fā)黃,多為肝膽濕熱蘊結,可見于黃疸病。脅部刺痛、固定不移。為瘀血阻滯,經絡不暢所致。脅痛,患側肋間飽滿,咳唾引痛是飲邪停留于胸脅所致,可見于懸飲病。

4.胃脘痛:胃脘,包括整個胃體。胃上口賁門稱上脘,胃下口幽門稱下脘,界于上下口之間的胃體稱中脘。胃脘痛即指胃痛而言。凡寒、熱、食積、氣滯等病因及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累及于胃,皆可影響胃的氣機通暢,而出現疼痛癥狀。

胃脘痛的性質不同,其致病原因也不同。如胃脘冷痛,疼勢較劇,得熱痛減,屬寒邪犯胃。胃脘灼痛,多食善饑,口臭便秘者,屬胃火熾盛。胃脘脹痛,噯氣不舒,屬胃腑氣滯,多是肝氣犯胃所致;胃脘刺痛,固定不移,屬瘀血胃痛;胃脘脹痛,噯腐吞酸,厭食為食滯胃脘。胃脘隱痛,嘔吐清水,屬胃陽虛;胃脘灼痛嘈雜,饑不欲食,屬胃陰虛。

5.腹痛:腹部范圍較廣,可分為大腹、小腹、少腹三部分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臍周圍稱為臍腹,屬脾與小腸。臍以上統稱大腹,包括脘部、左上腹、右上腹,屬脾胃及肝膽。臍以下為小腹,屬膀胱、胞宮、大小腸。小腹兩則為少腹,是肝經經脈所過之處。

根據疼痛的不同部位,可以測知疾病所在臟腑。根據疼痛的不同性質可以確定病因病性的不同。如大腹隱痛、便溏、喜溫喜按,屬脾胃虛寒。小腹脹痛,小便不利多為癃閉,病在膀胱。小腹刺痛,小便不利,為膀胱蓄血。少腹冷痛,牽引陰部,為寒凝肝脈。繞臍痛,起包塊,按之可移者,為蟲積腹痛。凡腹痛暴急劇烈、脹痛、拒按,得食痛甚者,多屬實證。

凡腹痛徐緩、隱痛、喜按、得食痛減者,多屬虛證。凡腹痛得熱痛減者,多屬寒證。凡腹痛,痛而喜冷者,多屬熱證。

6.腰痛:根據疼痛的性質可以判斷致病的原因。如腰部冷痛,以脊骨痛為主,活動受限,多為寒濕痹證。腰部冷痛,小便清長,屬腎虛。腰部刺痛,固定不移,屬閃挫跌撲瘀血。

根據疼痛的部位,可判斷邪留之處。如腰脊骨痛,多病在骨;如腰痛以兩側為主,多病在腎;如腰脊痛連及下肢者,多病在下肢經脈。腰痛連腹,繞如帶狀,多病在帶脈。

7.背痛;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性質,可以判斷疼痛的病位和病因。如背痛連及頭項,伴有外感表證,是風寒之邪客于太陽經;背冷痛伴畏寒肢冷,屬陽虛;脊骨空痛,不可俯仰,多為精氣虧虛,督脈受損。

8.四肢痛:四肢痛,多由風寒濕邪侵犯經絡、肌肉、關節(jié),阻礙其氣血運行所致。亦有因脾虛、腎虛者。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性質可以判斷病變的原因、部位。如四肢關節(jié)痛、串痛,多為風痹;四肢關節(jié)痛,周身困重多為溫痹;四肢關節(jié)疼痛劇烈,得熱痛減為寒痹。四肢關節(jié)灼痛,喜冷,或有紅腫,多為熱痹;如足跟或脛膝隱隱而痛,多為腎氣不足。

衛(wèi)生資格公眾號

距2024年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還有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回放】相關專業(yè)知識—中醫(yī)診斷學望面色速記
【直播回放】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相關專業(yè)知識-中醫(yī)診斷學望面色速記

直播時間:已結束

主講老師:張鈺琪

直播介紹:相關專業(yè)知識中醫(yī)診斷學望面色內容復習方向、考點講解及得分技巧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