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叩診采用什么方法?各類異常肺部叩診時呈什么音?
肺部叩診采用什么方法?正常肺部叩診時呈什么音?備考主管護師考試需要將知識點匯總形成自己的知識網(wǎng),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備考,專門整理如下。
肺部叩診一般采用間接叩診法。被檢查者通常取坐位或臥位,當患者不能取坐位時,先仰臥位檢查前胸,然后側臥檢查側胸及背部,放松肌肉,呼吸均勻。先檢查前胸部,然后檢查側胸和背部。叩診自鎖骨上窩開始,自上而下,由外向內(nèi)從第1肋間隙逐一向下叩診,并與對側對稱部位進行對比。
叩診時,以左手中指為板指,平貼肋間隙,與肋骨平行,叩擊肩胛間區(qū)時,板指與脊柱行,用右手中指指端叩擊板指第2節(jié)指骨前端,每次叩2~3下。檢查腋部時讓患者將上臂置于頭頂,從腋窩開始向下叩至肋緣;檢查背部時讓患者頭低垂,上身略向前傾,雙手交叉抱肘,盡可能使肩胛骨移向外側方。叩診力量要輕重適當,如欲發(fā)現(xiàn)范圍較小、位置較淺表的病變,可用輕叩法;反之,可用重叩法。
正常肺部含有適量空氣,肺泡壁又有一定彈性,叩診呈清音,但各部位可略有不同。在肺與肝或心交界的重疊區(qū)域,叩診為濁音,稱為肝臟或心臟的相對濁音區(qū);未被肺遮蓋的心臟或肝臟時叩診為實音,稱心臟或肝臟的絕對濁音區(qū)。前胸左下方叩診呈鼓音,為胃泡區(qū),其上界為左肺下緣,右界為肝臟,左界為脾臟,下界為肋弓。鼓音區(qū)的大小與胃內(nèi)含氣量的多少有關。背部除脊柱部位外,從肩胛上區(qū)到第9~第11肋下緣,叩診均呈清音。
正常肺部叩診音在各部位可稍有差異。
胸壁較厚者如胸肌發(fā)達、肥胖、乳房部位,叩診音稍濁。
肺上葉體積較下葉小,含氣量少,且胸上部的肌肉較厚,故胸上部較下部相對稍濁。
右肺上葉較左肺上葉小,右肺尖位置又較低,慣用右手者前胸右上方肌肉較左側更厚,故右肺上部較左肺上部稍濁。
背部的肌肉、骨骼(如肩胛骨)層次較多、較厚,故背部較前胸稍濁。
側臥位檢查背部時,脊柱暫時向臥側稍凸,上部的肋骨靠攏而相對較密集,在朝上一側的肩胛下角處叩診音稍濁;去枕側臥則無此變異。另臥側肋間雖較寬,但因臥位時胸部與床面接觸聲波振動受限,近床面的胸部可叩得一條實音帶,而在該實音帶的上方區(qū)域可叩出一濁音區(qū),其產(chǎn)生機制可能是側臥位時受腹腔臟器壓濁音的影響,上側的肺下界向下移,下側的肺下界向上移,兩者距離縮短,靠近床面一側的膈肌抬高所致,排除體位的影響,可讓被檢查者臥于另一側再進行檢查。
考生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主管護師考試高頻考點,歡迎點擊>>中級主管護師備考“100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