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網(wǎng)校老師 02月21日 16:00-18:00
詳情
張鈺琪 02月21日 0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全國技能繳費時間>> | 最新版大綱/教材變動>> | 醫(yī)師“搞”分秘籍資料>> |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胸痹的證治分類是什么?下面請大家仔細閱讀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專門為您整理的胸痹的證治分類這篇文章吧。
胸痹是指以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不得臥為主癥的一種疾病,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1.心血瘀阻證
心胸疼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為甚,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勞累而加重,舌質(zhì)紫暗,有瘀斑,苔薄,脈弦澀。
證機概要:血行瘀滯,胸陽痹阻,心脈不暢。
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湯加減。本方祛瘀通脈,行氣止痛,用于胸中瘀阻,血行不暢,心胸疼痛,痛有定處,胸悶心悸之胸痹。
常用藥:川芎、桃仁、紅花、赤芍活血化瘀,和營通脈;柴胡、桔梗、枳殼、牛膝調(diào)暢氣機,行氣活血;當歸、生地補養(yǎng)陰血;降香、郁金理氣止痛。
瘀血痹阻重證,胸痛劇烈,可加乳香、沒藥、郁金、降香、丹參等,加強活血理氣之功;若血瘀氣滯并重,胸悶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蓽茇等辛香理氣止痛之藥;若寒凝血瘀或陽虛血瘀,伴畏寒肢冷,脈沉細或沉遲者,可加桂枝或肉桂、細辛、高良姜、薤白等溫通散寒之品,或人參、附子等益氣溫陽之品;若氣虛血瘀,伴氣短乏力,自汗,脈細弱或結(jié)代者,當益氣活血,用人參養(yǎng)營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重用人參、黃芪等益氣祛瘀之品;若卒然心痛發(fā)作,可含化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等活血化瘀、芳香止痛之品。
2.氣滯心胸證
心胸滿悶,隱痛陣發(fā),痛有定處,時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fā)或加重,或兼有脘宇脹悶,得噯氣或矢氣則舒,苔薄或薄膩,脈細弦。
證機概要: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心脈不和。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通絡。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減。本方疏肝理氣,適用于肝氣抑郁,氣滯上焦,胸陽失展,血脈失和之胸脅疼痛等。
常用藥:柴胡、枳殼疏肝理氣;香附、陳皮理氣解郁;川芎、赤芍活血通脈。
胸悶心痛明顯,為氣滯血瘀之象,可合用失笑散,以增強活血行瘀、散結(jié)止痛之作用;氣郁日久化熱,心煩易怒,口干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者,用丹梔逍遙散,以疏肝清熱;便秘嚴重者加當歸蘆薈丸以瀉郁火。
3.痰濁閉阻證
胸悶重而心痛微,痰多氣短,肢體沉重,形體肥胖,遇陰雨天而易發(fā)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咯吐痰涎,舌體胖大且邊有齒痕,苔濁膩或白滑,脈滑。
證機概要:痰濁盤踞,胸陽失展,氣機痹阻,脈絡阻滯。
治法:通陽泄?jié)?,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蔞薤白半夏湯合滌痰湯加減。兩方均能溫通豁痰,前方偏于通陽行氣,用于痰阻氣滯,胸陽痹阻者,后方偏于健脾益氣,豁痰開竅,用于脾虛失運,痰阻心竅者。
常用藥:瓜蔞、薤白化痰通陽,行氣止痛;半夏、膽南星、竹茹清化痰熱;人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石菖蒲、陳皮、枳實理氣寬胸。
痰濁郁而化熱者,用黃連溫膽湯加郁金,以清化痰熱而理氣活血;如痰熱兼有郁火者,加海浮石、海蛤殼、黑山梔、天竺黃、竹瀝化痰火之膠結(jié);大便干結(jié)加桃仁、大黃;痰濁與瘀血往往同時并見,因此通陽豁痰和活血化瘀法亦經(jīng)常并用,但必須根據(jù)兩者的偏重而有所側(cè)重。
4.寒凝心脈證
卒然心痛如絞,心痛徹背,喘不得臥,多因氣候驟冷或驟感風寒而發(fā)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則手足不溫,冷汗自出,胸悶氣短,心悸,面色蒼白,苔薄白,脈沉緊或沉細。
證機概要:素體陽虛,陰寒凝滯,氣血痹阻,心陽不振。
治法:辛溫散寒,宣通心陽。
代表方: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加減。兩方皆能辛溫散寒,助陽通脈。前方重在通陽理氣,用于胸痹陰寒證,見心中痞滿,胸悶氣短者;后方以溫經(jīng)散寒為主,用于血虛寒厥證,見胸痛如絞,手足不溫,冷汗自出,脈沉細者。
常用藥:桂枝、細辛溫散寒邪,通陽止痛;薤白、瓜蔞化痰通陽,行氣止痛;當歸、芍藥、甘草養(yǎng)血活血;枳實、厚樸理氣通脈;大棗養(yǎng)脾和營。
陰寒極盛之胸痹重癥,表現(xiàn)胸痛劇烈,痛無休止,伴身寒肢冷,氣短喘息,脈沉緊或沉微者,當用溫通散寒之法,予烏頭赤石脂丸加蓽茇、高良姜、細辛等;若痛劇而四肢不溫,冷汗自出,即刻舌下含化蘇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芳香化濁,理氣溫通開竅。
網(wǎng)校老師 02月21日 16:00-18:00
詳情張鈺琪 02月21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