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有關“中藥化學:堿性強弱的表示方法”,堿性強弱的表示:用共軛酸的 pKa 值表示。pKa 值越大,堿性越強。
(1)堿性強弱的表示方法
①順序: a.pKa<2 為極弱堿,如酰胺堿,N-五元芳雜環(huán); b.pKa2~7 為弱堿,如芳香胺堿,N-六元芳雜環(huán); c.pKa7~11 為中強堿,如脂胺、脂雜環(huán); d.pKa>11 為強堿,如季銨堿、胍類。
(2)堿性強弱與分子結構的關系
①氮原子的雜化方式:sp3>sp2>sp.
例:四氫異喹啉的堿性(氮 SP3雜化)比異喹啉(氮 SP2雜化)強。
②電性效應
a.誘導效應:供電誘導,堿性增強;吸電誘導,堿性減弱。 吸電子基:苯基、羰基、羥基、雙鍵、醚鍵、酯鍵-堿性減弱; 供電子基:烷基-堿性增強。
b.共軛效應,堿性降低 生物堿分子中堿性基團的 pKa 值大小順序:胍基>季銨堿>N-烷雜環(huán)>脂肪胺>芳香胺 ≈N-芳雜環(huán)>酰胺≈吡咯。
③空間效應:位阻大,堿性降低。 ④氫鍵效應:分子內(nèi)氫鍵,堿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