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幫助中藥學職稱考生更好的復習備考中藥學職稱考試,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藥變質的環(huán)境因素如下:
一、溫度
1、5℃~20℃,藥材成分穩(wěn)定,利于貯藏;
2、34℃以上,杏仁、桃仁、柏子仁走油;薄荷、荊芥、肉桂、丁香芳香氣味降低;天冬、玄參、黨參含糖質較多軟化;動物膠、植物樹脂、干浸膏、蜜丸發(fā)軟粘連或熔化;
3、30℃左右,利于害蟲霉菌的生產繁殖;
4、0℃以下,鮮活中藥,鮮姜、鮮石斛水分結冰。
二、濕度
1、一般藥物含水量10%~15%左右
2、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上,糖質多的中藥,糖人參及蜜制品吸潮發(fā)霉蟲蛀
3、鹽附子與芒硝會潮解溶化
4、空氣相對濕度60%以下,膽礬、芒硝易風化;葉、花、膠干裂發(fā)脆,蜜丸劑類失潤發(fā)硬
三、空氣
1、氧氣和臭氧,大黃、白芍、黃精的變色。大多霉菌屬于好氧型微生物
2、加入二氧化碳濃度達到20%殺死霉菌50%~70%,80%~90%全部殺滅
四、日光
1、氧化、分解、聚合等光化反應,油脂的酸敗、苷類及維生素的分解、色素破壞
2、紫外線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五、霉菌和害蟲
霉菌和害蟲對中藥的破壞最常發(fā)生,亦最為嚴重。但其他影響因素控制得當,霉菌和害蟲的危害便可得到克服
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藥變質的環(huán)境因素”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動態(tài)、考試經驗、政策資訊、輔導課程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