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扶正與祛邪的運用方式是什么?下面請大家仔細閱讀醫(yī)學教育網編輯專門為您整理的扶正與祛邪的運用方式這篇文章吧。
(1)先祛邪后扶正此法適用于雖屬邪盛正虛,但具有以下情況者:一是正氣雖虛,但尚能耐攻的病證;二是虛實錯雜中邪盛為主,若兼顧扶正反會助邪的病證。例如瘀血導致的崩漏,證屬瘀血和血虛并存,但瘀血不去,崩漏難止,雖補血而血虛亦難復原,所以先以活血化瘀祛除瘀血,后以養(yǎng)血補益血虛才能取得較好療效。
(2)先扶正后祛邪此法適用于雖屬正虛邪盛,但正氣虛甚,不耐攻邪,若兼以攻邪則會更傷正氣的病證。對這樣的病證,先用扶正補虛,以助正氣,待正氣能耐受攻邪時,再予祛邪,則不會有正氣虛脫之虞。例如某些蟲積病人,因病久,患者正氣大衰與蟲積之邪并存,此時若直接驅蟲,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則會因藥性峻烈而人體氣血已虛,難以耐受。故應先用扶正健脾之法,使人體正氣漸復,然后才能再用驅蟲之法祛除蟲積之邪。
(3)扶正與祛邪原則,屬于中醫(yī)治則的第二層次。因為從本質上分析,早治防變和治病求本原則,反映了中醫(yī)對疾病的治療思想,特別是治病求本,反映了具有最普遍指導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意義的治療規(guī)律,是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的基本方針,是任何疾病治療時必須首先遵循的原則,所以是最高層次的治療原則。在這一治則思想的指導下,從發(fā)病學和病理過程認識,邪正雙方的斗爭又是自始至終貫穿其中的,所以治病求本的下一步,就應當是抓住邪正斗爭這一疾病的基本矛盾,運用扶正或祛邪原則,改變邪正雙方力量對比的盛衰,促進正勝邪退,邪祛正復,使疾病好轉乃至痊愈。
相關推薦:
扶正與祛邪的運用方式是2017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輔導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了相關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2017中醫(yī)助理醫(yī)師網絡輔導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