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針法的操作步驟是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可能會涉及的內容,為了幫助考生更好的復習,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了以下內容,請參考:
1.配穴處方
電針法的處方配穴與針刺法相同。一般選用其中的主穴,配用相應的輔助穴位,多選同側肢體的1—3對穴位為宜。
2.電針方法
針刺人穴位有得氣感應后,將輸出電位器調至“o”位,負極接主穴,正極接配穴,也有不分正負極,將兩根導線任意接在兩個針柄上,然后打開電源開關,選好波型,慢慢調高至所需輸出電流量。通電時間一般在5~20分鐘,用于鎮(zhèn)痛則一般在15—45分鐘。如感覺弱時,可適當加大輸出電流量,或暫時斷電1—2分鐘后再行通電。當達到預定時間后,先將輸出電位器退至“0”位,然后關閉電源開關,取下導線,最后按一般起針方法將針取出。
3.電流的刺激強度
當電流開到一定強度時,患者有麻、刺感,這時的電流強度稱為“感覺閾”。如電流強度再稍增加,患者會突然產生刺痛感,能引起疼痛感覺的電流強度稱為電流的“痛閾”。感覺閾和痛閾因人而異,在各種病理狀態(tài)下其差異也較大。一般情況下在感覺閾和痛閾之間的電流強度,是治療最適宜的刺激強度。但此間范圍較小,須仔細調節(jié)。超過痛閾的電流強度,患者不易接受,應以患者能耐受的強度為宜。由于患者對電流刺激量的耐受,有時可在治療過程中再作調整。
以上“電針法的操作步驟-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輔導資料”的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整理,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