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fā)性
肝癌小結”相信是準備參加
醫(yī)學考研的朋友比較關注的事情,為此,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內容如下:
原發(fā)性肝癌多發(fā)于東南沿海,年齡多在40-50歲,男多于女。我國肝癌年死亡率占腫瘤死亡率第二位,與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黃曲霉素、水土因素有關。
(一)病理
1.大體形態(tài)分:結節(jié)型,最常見,多伴有肝硬化;巨塊型,單發(fā),也可由密集的結節(jié)融合而成;彌漫型,少見,全肝滿布無數灰白色點狀結節(jié)。
2.組織形態(tài):肝細胞型,絕大多數;膽管細胞型;混合型。
3.腫瘤大?。何⑿「伟?直徑≦2cm),小肝癌(2cm10cm)。
(二)肝癌擴散和轉移途徑
1.肝內轉移:經門靜脈系統(tǒng)轉移最常見,造成門脈高壓。
2.肝外轉移:經肝靜脈轉移,肺轉移多見,其次為骨、腦;經淋巴轉移,肝門淋巴結多見;3.鄰近臟器直接蔓延。
4.腹腔種植。
(三)臨床表現
1.早期缺乏典型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則屬中晚期。
2.中晚期表現:肝區(qū)疼痛是最常見的第一發(fā)作癥狀;全身和消化道癥狀無特異性;肝腫大是中晚期最常見的主要體征;腫塊破裂出血或壞死感染,出現腹腔出血或急腹癥;轉移灶表現;少數出現低血糖、紅細胞增多癥、高鈣血癥和高膽固醇。
(四)診斷
1.中年以上,有肝病史者,出現原因不明的肝區(qū)疼痛、消瘦、進行性肝腫大者,高度懷疑。
2.血清甲胎蛋白(AFP)≧400ug/L,持續(xù)升高并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即可考慮肝Ca,30%假陰性率。
3.血液酶學及其他腫瘤標記物檢查:缺乏特異性,部分病人癌胚抗原(CEA)或CA19-9升高。
4.輔助檢查
①B超:準確率90%,用于高發(fā)人群普查,首選檢查。
?、贑T:準確率90%。
?、跰RI:鑒別血管瘤優(yōu)于CT。
?、苓x擇性肝動脈造影,有創(chuàng)檢查必要時采用,準確率95%。
?、軧超引導下穿刺活檢,不主張采用,易造成癌腫破裂或播散轉移。
?、薷骨荤R檢查:腫瘤位于肝表面,各種檢查不能確定。
(五)治療
1.早期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部分肝切除是治療肝癌首選和最有效的方法。
⑴手術適應證:①病人一般情況良好,無明顯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器質病變。②肝功能正常或僅有輕度損害,A級或B級→A級。③肝外無廣泛轉移性腫瘤。
⑵根治性肝切除
?、賳伟l(fā)的微小肝癌和小肝癌。②單發(fā)的向肝外生長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受腫瘤破壞的肝組織少于30%,腫瘤包膜完整,周圍界限整楚。③多發(fā)腫瘤,但腫瘤結節(jié)少于3個,且局限在肝的一段或一葉內。
⑶姑息性肝切除
?、?-5個多發(fā)性腫瘤,局限于2-3個肝段或半肝內,無瘤肝組織明顯代償性增大,達到全肝的50%以上;如腫瘤分散,可分別作局限性肝切除。②左半肝或右半肝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邊界較清楚,第一、二肝門未受侵犯,無瘤側肝組織代償性明顯增大,達全肝的50%以上。③位于肝中央區(qū)(肝中葉,或Ⅳ、Ⅴ、Ⅵ、Ⅷ段)的大肝癌,無瘤肝組織代償性明顯增大,達全肝的50%以上。④Ⅰ或Ⅷ段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⑤肝門部有淋巴結轉移者,術后可進行放射治療。⑥周圍臟器(結腸、胃、膈肌或右腎上腺等)受侵犯,如原發(fā)腫瘤可切除,應連同受侵犯臟器一并切除;遠處臟器單發(fā)轉移性腫瘤(如單發(fā)肺轉移),可同時做原發(fā)性肝癌切除和轉移瘤切除術。
肝癌合并膽管癌栓,門靜脈癌栓和(或)栓靜脈癌栓,如癌栓形成時間不長,條件允許,應切除腫瘤,去除癌栓。
⑷肝移植:同時切除腫瘤和硬化的肝臟。
2.非手術治療
?、拍[瘤消融:超聲引導下微波、射頻、冷凍、無水酒精注射。適用于不宜手術或不需要手術的肝癌,術中或術后用于治療轉移、復發(fā)瘤。優(yōu)點是創(chuàng)傷小,簡便,有些病人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⑵放射治療
?、墙浉蝿用}化療栓塞(TACE):用于不可消除肝癌或作為肝癌切除術后的輔助治療。
?、热硭幬镏委煟悍肿影邢蛩幬?,索拉菲尼。
3.復發(fā)肝癌的治療
根治性切除術后,5年內復發(fā)率60%-70%。治療方法主要有TACE、微波、射頻、冷凍和無水酒精,無一般條件好,局限,則首選手術切除。
4.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療
?、偃砬闆r較好、病變局限,在技術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行急診肝切除治療。②病情重,術中肝動脈結扎或栓塞術,同時做射頻或微波治療。③情況差,只做填塞止血,盡快結束手術。④出血量少,生命體征穩(wěn)定,估計腫瘤不可切除者,嚴密觀察下進行輸血、補液,條件允許可行TACE治療。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校小編整理的“復發(fā)性肝癌小結”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醫(yī)學考研知識及內容,請點擊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