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織紅細胞計數臨床意義是醫(yī)學檢驗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網織紅細胞計數臨床意義
1.網織紅細胞計數可以判斷骨髓紅細胞系統(tǒng)造血情況。溶血性貧血時由于大量網織紅細胞進入血循環(huán),可使網織紅細胞高達0.20或更高。急性失血后5-10天,網織紅細胞達高峰。2周后恢復正常。典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例。網織紅細胞百分比常0.005.網織紅細胞數低于5×109/L為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標準之一。
2.網織紅細胞可作為療效觀察指標。凡是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給予有關抗貧血藥物后,其網織紅細胞在1周左右可百家高峰,貧血嚴重,網織紅細胞數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往往在紅細胞恢復之前。貧血病有在抗貧血治療過程中,如果網織紅細胞不見升高,說明該種治療無效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因此網織紅細胞計數是對貧血病有人經常隨訪檢查的項目之一。
3.有人認為僅用網織紅細胞百分比或者絕對值表達嚴寒不夠確切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若貧血時骨髓生成紅細胞增加,大量尚未成熟細胞釋放入血,這些網織紅細胞在外周血中成熟時間需2天。而正常生理情況下骨髓釋放到外周血的網織紅細胞,在血流中1天后其胞質中的RNA即消失。為此Finch提出在貧血時最好計處網織紅細胞生成指數(reticulocyte productionindex,RPI)。它代表網織紅細胞的生成相當于正常人的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