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西醫(yī)綜合考研 > 輔導精華

蛋白質的性質-2023考研西綜病理學

2022-02-16 11:58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以下內容是關于“蛋白質的性質”,此考點為西醫(yī)綜合考研考察內容,大家需要及時掌握!為幫助各位備考醫(yī)學考研的考友掌握此考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分享相關考點如下:

蛋白質是由α-氨基酸通過肽鍵構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質分子中存在著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質也是兩性物質。

水解反應

蛋白質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發(fā)生水解反應,經(jīng)過多肽,最后得到多種α-氨基酸。

蛋白質水解時,應找準結構中鍵的“斷裂點”,水解時肽鍵部分或全部斷裂。

膠體性質

有些蛋白質能夠溶解在水里(例如雞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

蛋白質的分子直徑達到了膠體微粒的大小(10-9~10-7m)時,所以蛋白質具有膠體的性質。

沉淀

原因:加入高濃度的中性鹽、加入有機溶劑、加入重金屬、加入生物堿或酸類、少量的鹽(如硫酸銨、硫酸鈉等)能促進蛋白質的溶解。如果向蛋白質水溶液中加入濃的無機鹽溶液,可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做鹽析。

這樣鹽析出的蛋白質仍舊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響原來蛋白質的性質,因此鹽析是個可逆過程。利用這個性質,采用分段鹽析方法可以分離提純蛋白質。

變性

在熱、酸、堿、重金屬鹽、紫外線等作用下,蛋白質會發(fā)生性質上的改變而凝結起來。這種凝結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們恢復成原來的蛋白質。蛋白質的這種變化叫做變性,蛋白質變性之后,紫外吸收,化學活性以及粘度都會上升,變得容易水解,但溶解度會下降。

蛋白質變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們生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質的變性凝固是個不可逆過程。

造成蛋白質變性的原因

物理因素包括:加熱、加壓、攪拌、振蕩、紫外線照射、X射線、超聲波等。

化學因素包括:強酸、強堿、重金屬鹽、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

以上內容是關于“蛋白質的性質”,此考點為西醫(yī)綜合考研部分考察內容,大家需要及時掌握!為幫助各位備考醫(yī)學考研的考友掌握此考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分享相關考點。

回到頂部
折疊
您有一次專屬抽獎機會
可優(yōu)惠~
領取
優(yōu)惠
注:具體優(yōu)惠金額根據(jù)商品價格進行計算
恭喜您獲得張優(yōu)惠券!
去選課
已存入賬戶 可在【我的優(yōu)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