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理治療主治醫(yī)師考試相關知識點活動系統(tǒng)圖,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如下:
①主體(Subject),在教學設計中,主體即為學生,是教學設計的執(zhí)行者?;顒永碚撝袑χ黧w的分析也就是學習者分析,應調查學習者具有的認知水平,情感、技能水平等特征。對學習者分析有利于教學設計中給出合理的教學目標,組織更有效的教學活動等,是后繼工作的保障。
②客體(Object),教學設計中,客體即教學目標,或學習目的,是主體通過一定的活動受到影響改變的東西??腕w的分析與設計方向根據(jù)主體的情況因人而異,另一方面又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所以客體既具有主觀性,又具有客觀性。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分析與準確定位,也是教學順利有效進行的前提。
③共同體/群體(community),在教學設計中,活動理論的共同體指除學習者自身外其他共同學習者。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等。這里的共同體是指與學習者共同完成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共同體在整個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時為引導,有時為參與,在進行學習活動過程中,共同體不斷影響主體,為主體提供所需的資源或資助,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所以活動有時個體,有時屬于共同體。
④工具(tools),活動理論中的工具在教學設計中可以理解為教學環(huán)境,包含教學過程中使用的硬件與軟件的設計。活動理論認為人類活動是離不開工具的,學習也一樣。筆墨紙硯是古代學習必備工具,現(xiàn)代的教材、計算機等,這些是學習需要的硬件。而和諧的同學關系、愉悅的心情、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良好的網(wǎng)絡等都是軟件工具。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設計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
⑤規(guī)則(rules),規(guī)則是用來協(xié)調主體與客體的,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一種制約、約定。比如,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要聽從老師的安排,老師與學生互動時,二者必需保持某種關系,參加角色扮演時,參與者必須遵守對角色的安排等。
⑥勞動分工(division of labour),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成員在教學過程中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務。教師是教者,學生為學習者,教育技術人員做輔導人員。在活動理論中,完成活動過程是需要不同成員完成不同任務,以使活動可以正常進行下去,在教學中也一樣,雖然根據(jù)教學需要,有些角色某些時候會發(fā)生變化,但每個人都要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否則教學將不能良性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