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丁公藤的功能|臨床應用:
【中藥名】丁公藤
【別名】麻辣子藤、包公藤。
【植物形態(tài)】高大木質(zhì)藤本。小枝黃綠色,有明顯的棱,無毛。葉互生,淡紅色,革質(zhì),橢圓形或倒長卵形,頂端鈍或鈍圓,基部漸狹成楔形,兩面有毛,側(cè)脈4~7對,在葉背面微突起,至邊緣以內(nèi)網(wǎng)結(jié)上舉。聚傘花序,集成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序軸、花序梗被淡褐色柔毛;花萼球形,萼片近圓形,外被淡褐色柔毛,有緣毛,毛不分叉;花冠白色,每一裂片具一近于三角形的外被毛的瓣中帶;雄蕊5枚,不等長,花藥與花絲近等長,花絲之間有鱗片;子房圓柱形,柱頭圓錐狀,貼著子房,兩者近等長。漿果卵狀橢圓形。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谷濕潤密林中或路旁灌叢。分布于廣東、海南、云南等地。
【藥材性狀】斜切段或片。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guī)則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剝落。質(zhì)堅硬,纖維較多,不易折斷。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異型維管束呈花朵狀或塊狀,木質(zhì)部導管呈點狀。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歸胃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消腫止痛。屬祛風濕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濕散寒藥,丁公藤乙素具抗炎鎮(zhèn)痛作用,并能解痙;丁公藤甲素具縮瞳、降眼壓作用,并有強心作用。臨床用治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青光眼、各種疼痛等癥。
【臨床應用】用量3~6克,配制酒劑,內(nèi)服或外搽。用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撲腫痛。
【使用禁忌】有小毒。本品有強烈的發(fā)汗作用,虛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