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香石藤果出處|形態(tài)|來源: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披針葉五味子的果實。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未脫落時采摘,揀去果枝及雜質(zhì),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木質(zhì)藤本。莖較纖細,小枝圓柱形。葉互生;葉柄長約1cm,葉柄邊緣具極狹的翅,有時呈嚙狀下延至枝上;葉片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10cm,寬1-3cm,先端漸狹或突尖,基部漸窄,邊緣具不明顯的細齒或下部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雌雄異株;花小,直徑不及1cm;花被6-8片,外輪淡黃色綠色至黃色,內(nèi)輪橙黃色或黃色帶紅暈;雄蕊10-16,著生于倒卵狀的花托上;雌蕊有心皮16-21.聚合果序長4-6cm;小漿果球形,紅色;內(nèi)有1-2枚橢圓形扁平的種子,種皮部分平滑,部分有不明顯珠稀疏條粒狀突起?;ㄆ?-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1500-2400m的雜木林間及巖坡、林緣溪溝邊。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性狀】性狀鑒別:果實類球形,直徑3-5mm.紅色,干后皺縮,表面棕褐色。種子腎形,表面呈乳頭狀突起,并有細小密布的疣狀突起。氣微香,味酸、咸。
顯微鑒別:果皮表面觀;果皮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具角質(zhì)線紋;油細胞類圓形,直徑約50μm.種皮橫切面觀:種皮表皮石細胞1列。類長方形,長約70μm,寬25-35μm,側壁厚,并稍突起,內(nèi)側壁極薄,含棕色物,紋孔及孔溝細密;種皮表皮下石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長40-100μm,寬16-50μm,壁厚薄不一,紋孔及孔溝顯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