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切開是顯露手術視野的重要步驟,切口是否符合標準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為了幫助外科主治醫(yī)師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切口須接近病變部位,最好能直接到達手術區(qū),并能根據手術需要,便于延長擴大。
2.切口在體側、頸側以垂直于地面或斜行的切口為好,體背、頸背和腹下沿體中正線或靠近正中線的矢狀線的縱行切口比較合理。
3.切口避免損傷大血管、神經和腺體的輸出管,以免影響術部組織或器官的機能。
4.切口應該有利于創(chuàng)液的排出,特別是膿汁的排出。醫(yī)|學教育網
5.二次手術時,應該避免在瘢痕上切開,因為瘢痕組織再生力弱,易發(fā)生彌漫性出血。
按上述原則選擇切口后,在操作上需要注意下列問題:
1.切口大小必須適當。切口過小,不能充分顯露;作不必要的大切口,會損傷過多組織。
2.切開時,須按解剖層次分層進行,并注意保持切口從外到內的大小相同。切口兩側要用無菌巾覆蓋、固定,以免操作過程中把皮膚表面細菌帶入切口,造成污染。
3.切開組織必須整齊,力求一次切開。手術刀與皮膚、肌肉垂直,防止斜切或多次在同一平面上切割,造成不必要的組織損傷。
4.切開深部筋膜時,為了預防深層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可先切一小口,用止血鉗分離張開,然后再剪開。
5.切開肌肉時,要沿肌纖維方向用刀柄或手指分離,少作切斷,以減少損傷,影響愈合。
6.切開腹膜、胸膜時,要防止內臟損傷。
7.切割骨組織時,先要切割分離骨膜,盡可能地保存其健康部分,以利于骨組織愈合。
在進行手術時,還需要借助拉勾幫助顯露。負責牽拉的助手要隨時注意手術過程,并按需要調整拉勾的位置、方向和力量。并可以利用大紗布墊將其他臟器從手術野推開,以增加顯露。醫(yī)學教育|網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