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睪也是兒科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隱睪為先天性陰囊內沒有睪丸,它包括睪丸下降不全、睪丸異位和睪丸缺如。睪丸下降不全系指出生后睪丸未降至陰囊底部而停留在下降途中的某一部位,包括停留在腹腔內者。臨床上常將睪丸下降不全稱為隱睪。睪丸異位是睪丸離開正常下降途徑、到達會陰部、股部、恥骨上、甚至對側陰囊內。睪丸缺如是指一側或兩側無睪丸,約占隱睪病人的3~5%.在新生兒中大約有4~10%的男嬰出生時睪丸未完全降至陰囊內,生后仍在繼續(xù)下降,至1歲時隱睪發(fā)生率僅為1~2%,在成人約為0.4%.單側隱睪較雙側多,約為5∶1。
一、診斷
隱睪患者常因陰囊空虛、內無睪丸來就診。
二、治療
(一)內分泌治療:雙側隱睪可先試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方法如下:
1.每日肌注500μ,共20~30天,總量為10,000~15,000μ。
2.隔日肌注1,000μ,總量同上。
3.隔日肌注3,300μ,共3次,總量為10,000μ。應在3~5歲以前進行激素治療,如果激素治療無效,不宜繼續(xù)應用或重復應用,應改為手術治療。
?。ǘ┦中g治療:對于單側隱睪或用激素治療無效的雙側隱睪均應手術治療。
1.手術時機:建議作睪丸固定的年齡越來越早。目前多認為在2歲以前作手術較好。對于低位隱睪亦可在6歲以前作手術。
2.手術方法:經腹股溝斜切口,找到睪丸,充分游離精索和輸精管,將睪丸固定于陰囊內。雙側隱睪如果不能固定于陰囊內,應保留一個睪丸并盡可能將其放在皮下,以保留其內分泌功能。對于青春期以后的單側隱睪,尤其是高位的、摸不到睪丸的隱睪,應作睪丸切除,以防止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