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護士資格手機網欄目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護理理論 > 心理護理 > 正文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動——同情相憐

2009-09-17 14:53 醫(yī)學教育網
|

  人都有同情心、憐憫心和親和的需要。國外有位心理學家以女大學生做被試,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人越在危難之時,具有共同命運的人親和力越強。這一實驗結果也可以在病人身上得到驗證。醫(yī)務人員都能看到,病人一旦住在一起,很快就能相互認識和相互理解。他們很容易團結,而且這種團結大都不講究職位高低、年齡大小等,只要是病人,就能一律平等、推心置腹,無話不談。他們關心病友的病情變化,樂于向醫(yī)務人員介紹病友的痛苦癥狀,并樂于幫助病友克服困難。

  例如,有位年過花甲的老教授,因冠心病住進了一個有七位病友的病室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其中有工人、農民、干部,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僅有21歲,他們很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每當一個病友出院,他們都依依惜別,相互囑咐、安慰并留下地址,愿保持永久聯(lián)系。病友之間這種相互憐憫與親和,可以免除大家的孤獨感,增強安全感,還有助于活躍病房空氣,調節(jié)病人心境,對治療疾病無疑是有益的。但是,這種同病相憐有時也起消極作用。例如,一個病友的病情惡化了,全病室立即變得死寂可怕,人人心頭上籠罩著一片烏云。一旦有的病友因搶救無效而去世,他們就更加恐怖和傷感。另外,病友之間的消極暗示也往往產生不良影響,如有的互相介紹治病的偏方和所謂經驗,干擾醫(yī)生的正確治療等。

護考公眾號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