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基礎 > 正文

正治與反治、治標與治本、扶正與祛邪

2011-06-12 16:39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正治與反治

  指所用藥物性質的寒熱、補瀉效用與疾病本質和現(xiàn)象之間的逆從關系而言。故說“逆者正治,從者反治”。

  1.正治

  指采用與其疾病證候性質相反的方藥進行治療的原則。又稱“逆治”。包括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等原則。

  2.反治

  指順從病證的外在假象而治的原則。又稱“從治”。但究其實質,仍是在治病求本原則指導下針對疾病本質而進行的治療。主要包括如下四種:

 ?。?)熱因熱用:即以熱治熱,是指用熱性藥物來治療具有假熱征象的病證。適用于陰盛格陽的真寒假熱證。

  (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藥物來治療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證。適用于陽盛格陰的真熱假寒證。

 ?。?)塞因塞用:即以補開塞,指用補益方藥來治療具有閉塞不通癥狀的病證。適用于體質虛弱,臟腑精氣功能減退而出現(xiàn)閉塞癥狀的真虛假實證。如血虛的經閉、腎陽虛的尿少癃閉、脾虛的納呆和脘腹脹滿病證、年老或久病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均應以補益藥進行治療。

  (4)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指用通利之方藥治療具有實性通泄癥狀的病證。適用于因實邪內阻出現(xiàn)通泄癥狀的真實假虛證。如食積所致的腹痛,瀉下不暢,熱結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濕熱所致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病證。其治療可分別采用消導瀉下、清熱瀉下、活血祛瘀,以及清利膀胱濕熱等方法,即屬“通因通用”之運用。

  治標與治本

  1.“本”和“標”的概念

  本和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多種含義,主要是用以說明病變過程中各種矛盾的主次關系。如從邪正雙方來說,則正氣是本,邪氣是標;從病因與癥狀來說,則病因是本,癥狀是標;從疾病先后來說,則舊疾、原發(fā)病是本,新病、繼發(fā)病是標。

  2.緩則治本

  指在病情緩和、病勢遷延、暫無急重病狀情況下,即應著眼于疾病本質的治療。

  3.急則治標

  指標病急重,甚則影響本病的治療,則當先治,故急治其標病。如病因明確的劇痛,應先止痛;如肝病基礎上的臌脹腹水,則肝血瘀阻為本,腹水為標,則當先治標病腹水;又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不論何種原因所形成,均應緊急止血以治標,待血止再緩治其本。

  4.標本兼治

  指標病本病并重,或標本均不太急時,則當標本兼顧,予以治療。

  扶正與祛邪

  1.扶正與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氣,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邪及康復能力。扶正多用補虛方法,適用于各種虛證。

  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而正安。祛邪多用瀉實的方法,適用于各種實證。

  2.扶正祛邪的運用

  單純扶正:適用于以正氣虛為主要矛盾,而邪氣亦不盛的虛性病證或真虛假實證。

  單純祛邪:適用于以邪實為主要矛盾,而正氣未衰的實性病證或真實假虛證。

  扶正與祛邪兼用:適用于正虛邪實虛實夾雜病證。但在具體應用時,亦應分清是以正虛為主,還是以邪實為主,以便確定其治法是扶正為主而兼顧祛邪,還是祛邪為主而兼顧扶正。

  先祛邪后扶正:適用于雖然邪盛而正虛不甚,尚耐攻伐的病證,或邪盛為主,兩者同時兼顧,則扶正反會助邪的病證,均應先祛邪而后扶正。

  先扶正后祛邪:即先補后攻,適用于正虛邪實,以正虛為主的病證。因正氣過于虛弱,若同時兼以攻邪,則更傷正氣,故應先扶正而后祛邪。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