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精神、心理問題在器官移植術后的病人中普遍存在,并且與移植術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器官移植的遠期效果。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問題,通過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及早期干預,提高病人的依從性,改善病人情緒,使病人建立良好的內在防御機制,最終提高器官移植后病人的生活質量,改善器官移植預后。
移植手術后譫妄
約有50%的接受器官移植病人會發(fā)生術后譫妄,這可造成很多負面影響,包括器官功能下降,死亡率升高,衛(wèi)生資源過度使用等。譫妄的臨床表現很多,這給早期發(fā)現及診斷帶來不小的困難。一經診斷就立即用藥物控制譫妄癥狀,一般都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對于移植術后的譫妄,主要是尋找和治療譫妄的基本病因,其中保證睡眠與控制興奮不安頗為關鍵。地西泮有可能加重病人意識渾濁,而小劑量氟哌啶醇、奮乃靜或新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卻可有效控制興奮騷動。但是,一旦病人精神癥狀被控制,就應立即停藥。
移植術后病人的病房應安靜、光線柔和、陳設簡單。最好有親人陪伴,以減少病人焦慮、激動和定向障礙。良好的護理是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給病人適當的安慰、解釋、保證,防止意外發(fā)生。護理人員應接受識別器官移植術后譫妄早期癥狀的訓練。醫(yī)護人員夜間對病人的觀察尤為必要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當然,同時還必須重視對癥和支持治療,如輸液和維持電解質酸堿平衡等。
抗排異藥物治療、認知功能等相關的精神問題
抗排異藥物本身所致的精神問題器官移植后所使用的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被證明可引起藥物相關性精神障礙。移植物失功是引起移植后醫(yī)院獲得性精神障礙的最強的危險因素,如病人會因此而接受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同時還可使代謝障礙、機會感染、自體免疫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危險增加。此外,移植物失功本身就是很強的應激原,可引起非常嚴重的移植后醫(yī)院獲得性精神障礙。
認知功能障礙及神經系統癥狀認知功能評估可檢測出一些問題,包括記憶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等,這些功能異常往往會損害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移植術后藥物治療依從性。更重要的是免疫移植劑本身會影響認知功能,如環(huán)孢素和他克莫司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癥狀有震顫、麻痹、頭痛、癲癇發(fā)作、共濟失調、言語障礙、失明及昏迷等。
依從性不良的問題約22.5%的移植后病人有依從性不良。對于腎臟和心臟移植,移植者的免疫抑制劑的依從性不良是移植物失功和遲發(fā)性急性排斥反應的重要危險因素。依從性不僅包括對藥物的使用,還包括知情同意書的簽訂、有指導的飲食控制、體育鍛煉、戒煙酒等方面。
焦慮和抑郁障礙
移植后病人普遍存在一些常見的情感性精神癥狀,包括抑郁和焦慮障礙。病人會失去生活信心,對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藥物治療方式失去耐心,依從性下降,不肯堅持按醫(yī)囑服藥,不肯堅持定期去醫(yī)院隨訪復查,導致移植物失功或者是排斥反應的發(fā)生率上升等問題,甚至因此而錯過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最終致使移植后生存率降低。
雖然大多數病人抑郁障礙程度會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移植術后減輕,但仍顯著高于普通人群,并且在移植術后不久,抑郁障礙程度又會有所加重。這將損害病人的精神心理功能,導致重復住院。
精神科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和心理支持疏導會對抑郁和焦慮障礙產生積極的治療作用。國外有學者提出,在移植病人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焦慮障礙,稱之為矛盾心理或稱雙價癥(ambivalence),即病人對移植既有渴望的一面,又有排斥的一面,這種情緒可明顯加重病人焦慮障礙,影響術后治療的依從性。
重新自我評價與否認機制
移植后病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重新自我認識和評價。移植術后,大多數病人認為另一個人的器官變成自己的器官并使自己康復起來。在移植前就意識到這一點者通常對別人的器官成為自己的器官沒有異議,但會有自己的形象會發(fā)生改變的想法。這種遺失了自已的器官,移植了一個不知名者的器官的事實會使病人產生精神上的困惑,甚至有負罪感。但這種感覺通常是一過性的,病人會馬上重新進行自我評價。
否認是一個自我保護和自我適應的過程,能夠使已經波動的情緒平穩(wěn)一些。否認能減輕對移植器官的個人精神心理方面的排斥作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器官移植不僅促進病人的身體健康,還會改善病人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在移植后的近期內,焦慮和抑郁障礙顯著減輕,有些病人徹底擺脫了焦慮和抑郁障礙的困擾。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