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血液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類含量是導致冠狀動脈疾?。–AD)的最重要危險因素,同時也是防治該種疾病的重要標靶。一國際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志上刊登報告稱,他們研究確認了95個與人類血脂代謝相關的基因座,可作為冠狀動脈疾病的生物學標記。研究人員稱,新研究不僅擴展了科學家對人體脂類代謝的理解視野,同時也為開發(fā)新型防治冠狀動脈疾病的靶向型藥物奠定了基礎。
該國際研究小組由英美等多國近百位科學家組成,他們對超過10萬名具有歐洲血統(tǒng)的志愿者的基因進行了分析,最終確認了95個與脂類代謝相關的基因座,其中有59個基因座是首次被認定。這95個基因座不僅會導致人體內(nèi)脂類特性的一般性改變,而且還會導致極端的脂類表型。研究結果表明,一些新發(fā)現(xiàn)的基因座與冠狀動脈疾病有關。研究人員還就GALNT2、PPP1R3B和TTC39B這三種新基因在小鼠模型上進行了驗證。
研究人員表示,此項研究是目前就人體脂類代謝機制生物學基礎問題所進行的最全面的分析研究,其目的是要找到血液中脂類聚集的生物學標記,以作為冠狀動脈疾病發(fā)展的指標。研究結果則表明,通過抑制這些與脂類代謝有關的關鍵基因,可以起到預防心臟疾病的作用,這為開發(fā)新的靶向型藥物提供了基礎。
英國倫敦國王大學的馬西莫。曼吉諾博士指出,這項研究對于科學家掌握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因素很有幫助。雖然研究對象是具有歐洲血統(tǒng)的志愿者,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些基因座并非歐洲人獨有,其對三個非歐洲人群體(東亞人、南亞人以及非洲裔美國人)的脂類特性也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作為此方面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研究,超大的樣本量使得該結果同樣具有國際意義。
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NIH)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弗朗西斯??铝炙贡硎?,對不同種族和生活在不同地區(qū)的人進行大范圍遺傳調(diào)查,是確定影響健康和疾病的遺傳因素的有力手段,新研究結果或可讓科學家更精準地預防和治療心臟病。英國心臟基金會醫(yī)學研究員皮特。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維斯伯格說:“新發(fā)現(xiàn)或可促使研究人員研發(fā)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不過,科學家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精確地理解這些基因的‘所作所為’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冠狀動脈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導致人類死亡的頭號殺手,極大地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品質(zhì)以及壽命。當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等脂類含量過高,會在血管內(nèi)沉積,使得血管變窄,結果造成冠狀動脈向心臟供血不足,從而導致心臟病發(fā)作。無論男女,在更年期后都會有患上該種疾病的風險。專家表示,人們或將在10年內(nèi)關掉或者打開這些基因。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