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臨床醫(yī)學理論 > 學術動態(tài) > 正文

樂觀者的大腦“報喜不報憂”

2011-10-14 14:56 科技日報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天生的樂觀者,在看待問題時總是注意好的一面而忽略壞的一面。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這種樂觀確實是“天生”的,因為他們的大腦在處理信息時就有偏好,天然地“報喜不報憂”。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請一些志愿者參與了測試這種大腦偏好的試驗。志愿者先看一系列負面事件,如盜竊案或疾病等,然后評估這些事件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稍后研究人員會告訴志愿者該事件發(fā)生的平均概率,再重放一遍相關事件,請志愿者再次評估它們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幾率。

  結果顯示,如果受試者開始的估計比平均概率更悲觀,則看到平均概率后大腦相當于收到了好消息,會大幅修正自己的估計值;但如果開始的估計比平均概率要樂觀,則給出的平均概率相當于壞消息,大腦隨之做出修正的幅度卻并不大。

  雖然受試者總體都有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傾向,但在樂觀者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研究人員另外用心理問卷評判了受試者的樂觀傾向,并在他們接受上述測試時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了大腦額葉的活動情況。額葉是負責處理相關信息的部位。

  結果顯示,在收到好消息時,所有人的額葉都很活躍,但在收到壞消息時,額葉活動的程度就不太一樣,樂觀者額葉的活動程度尤為低下,顯示出他們的大腦天然地希望“過濾”掉壞消息,樂觀者最后根據(jù)壞消息而調整自我估計的幅度也最小。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