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我國食管癌死亡人口占世界食管癌死亡人口的60%~70%,每年食管癌新發(fā)生率占世界總數的50%,但是我國門診病人食管癌早期的檢出率大約5%,大醫(yī)院早期胃癌的診斷比例也超不過20%。在日本,醫(yī)生采用色素內鏡對高危人群進行普查,結果發(fā)現食管早期癌患者占受檢總數的80%,早期胃癌患者的比例達到79%。醫(yī)學界對此進行多年研究以后發(fā)現,造成這一差距的不是昂貴的儀器,竟然是在傳統檢查中增加一個染色程序,使得內鏡“進化”為色素內鏡。據悉,色素內鏡在國際上已經成為廣泛應用的一項篩選早期癌的檢查技術,但在我國尚未得到廣泛應用。
內鏡檢查對診斷消化道中晚期癌較容易,而對于早期癌及微小癌容易漏診,因此色素內鏡彌補了內鏡的不足,提高了早期癌及微小癌的診斷率。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尤其對于中老年人,色素內鏡的優(yōu)勢更是顯而易見。早期癌及微小癌在普通內鏡下可只表現為粘膜粗糙不平,而食管、胃粘膜彌漫性粗糙不平在中、老年人慢性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中極常見,若不染色直接取活檢只有在黏膜粗糙處進行,活檢具有極大的隨意性,而在內鏡檢查中增加了染色,就可使病灶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清晰顯示病變的形狀、邊緣和范圍,從而避免活檢取材的隨意性,提高了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