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臨床助理醫(yī)師 > 輔導精華 > 正文

內鏡“進化”能早診食管癌

2009-09-21 09:39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我國食管癌死亡人口占世界食管癌死亡人口的60%~70%,每年食管癌新發(fā)生率占世界總數的50%,但是我國門診病人食管癌早期的檢出率大約5%,大醫(yī)院早期胃癌的診斷比例也超不過20%。在日本,醫(yī)生采用色素內鏡對高危人群進行普查,結果發(fā)現食管早期癌患者占受檢總數的80%,早期胃癌患者的比例達到79%。醫(yī)學界對此進行多年研究以后發(fā)現,造成這一差距的不是昂貴的儀器,竟然是在傳統檢查中增加一個染色程序,使得內鏡“進化”為色素內鏡。據悉,色素內鏡在國際上已經成為廣泛應用的一項篩選早期癌的檢查技術,但在我國尚未得到廣泛應用。

  內鏡檢查對診斷消化道中晚期癌較容易,而對于早期癌及微小癌容易漏診,因此色素內鏡彌補了內鏡的不足,提高了早期癌及微小癌的診斷率。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尤其對于中老年人,色素內鏡的優(yōu)勢更是顯而易見。早期癌及微小癌在普通內鏡下可只表現為粘膜粗糙不平,而食管、胃粘膜彌漫性粗糙不平在中、老年人慢性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中極常見,若不染色直接取活檢只有在黏膜粗糙處進行,活檢具有極大的隨意性,而在內鏡檢查中增加了染色,就可使病灶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清晰顯示病變的形狀、邊緣和范圍,從而避免活檢取材的隨意性,提高了診斷準確率。

臨床醫(yī)師公眾號

距離2025臨床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臨床醫(yī)師腎小球疾病考點2
【直播】臨床醫(yī)師腎小球疾病六大考點

直播時間:2月4日 19:30-20:30

直播主題:臨床腎小球疾病六大考點2

直播老師: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