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過敏學說:RPF常伴有腹主動脈瘤樣擴張,嚴重的主動脈壁鈣化,輸尿管梗阻及主動脈周圍炎等。最近Bullock提示RPF是從固有粥樣化斑而變薄的動脈壁滲漏出不溶性炎脂所引起的一種過敏反應,故應重新命名為“慢性主動脈周圍炎”。有時在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周圍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結內可發(fā)現(xiàn)一種氧化類脂和蛋白質的非溶性聚合物。經(jīng)免疫組織化學研究顯示該物質含有IgG及少量IgM.這種變化可能是某種自身免疫反應的結果,特別是對類固醇激素治療有效更可證實此論點。
2.麥角化合物學說:Graham報道用甲麥角新堿治療的患者中有2例發(fā)生RPF,其后有報道一組27例服用麥角新堿治療頭痛而發(fā)生RPF,而停用此藥即可使相當部分病例恢復正常。上述現(xiàn)象提示甲麥角新堿與RPF有因果關系,相反,Blandy等稱英國所報道的RPF患者均未服用過這種藥物或其他任何麥角類化合物。甲麥角新堿是一種5-羥色胺阻滯劑,通過對受體部位的競爭性抑制作用增加內源性5-羥色胺水平。Graham提出,在易感患者,5-羥色胺可引起類癌綜合征樣的異常纖維化反應。2-溴麥角隱亭(bromocriptine)是麥角生物堿的一種衍生物,但并非5-羥色胺阻滯劑,也可能與腹膜后和縱隔纖維化有關??赡茺溄巧飰A作為半抗原引起過敏或自身免疫反應,但至今尚無令人滿意的證據(jù)。
3.其他原因:有人提出RPF與服用止痛藥物有關;有人疑及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但Pryor認為更大的可能是這種藥物曾被用以治療RPF引起的高血壓,而不是該病的原因。
病理特征是以腹主動脈下部為中心,有一細密的纖維組織條帶,事延伸到髂總血管周圍,也可延伸到下腔靜脈。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其上緣通常在腎動脈以下,但纖維化偶可發(fā)生在胸主動脈周圍。表現(xiàn)為一種扁平的、堅實的灰白色纖維性斑塊。分界線通常清楚無包膜,當病變擴展時,使腹膜后間隙器官結構受到包繞,但不侵犯這些結構的壁。典型者最終雙側輸尿管被包圍。
組織學變化:纖維組織內有不同程度的炎癥變化。似乎可從伴有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和一些嗜酸性細胞,小血管豐富的急性期,發(fā)展到細胞和血管相對性較少的慢性期。Cooksey檢查10例手術活檢材料,認為組織學變化與疾病時期無關。被累及的輸尿管組織水腫,膀胱上皮層下淋巴細胞浸潤,肌層纖維化。纖維組織內可有鈣化點。斑點內的淋巴管全部閉塞。鄰近組織則為正常,輸尿管“阻塞”可能與其蠕動功能喪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