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腹痛根原
腹痛者,土濕而木賊之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膽胃右轉,土氣回運而木氣條達,故不痛也。水寒土濕,脾氣陷而胃氣逆,肝膽郁遏,是以痛作。
蓋乙木上升,是為枝葉,甲木下降,是為根本。脾陷則乙木之枝葉不能上發(fā),橫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則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盤郁地上而克戊土,故痛在心胸。肝膽之經,旁循脅肋,左右并行,而三陽之病,則外歸于經,三陰之病,則內歸于藏。以陰盛于內而陽盛于外,故痛在臟腑者,厥陰之邪,痛在脅肋者,少陽之邪也。至于中氣頹敗,木邪內侵,則不上不下,非左非右,而痛在當臍,更為劇也。
此其中間,有木郁而生風熱者。肝以風木主令,膽從相火化氣,下痛者,風多而熱少醫(y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上痛者,熱多而風少。而究其根原,總屬濕寒。
若有水谷停瘀,當以溫藥下之,仲景大黃附子湯,最善之制也。若宿物留滯,而生郁熱,則厚樸七物湯,是良法也。如其瘀血堙塞,氣道梗阻,而生痛者,則以破結行瘀之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湯,酌其寒熱而選用焉。若無宿物,法宜培土疏木、溫寒去濕之劑,大建中、附子粳米、烏頭石脂三方,實諸痛證之準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