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對細菌的影響是醫(yī)學教育網論壇的臨床醫(yī)學檢驗檢驗技師考試知識點,現整理如下,幫助考生復習:
溫度、光線、干燥、超聲波、過濾等因素均可影響細菌的新陳代謝及其化學組成,故常選用一些物理方法達到消毒和滅菌的目的。
(一)溫度
各種細菌都需在最適生長溫度的范圍內生長。當外界溫度明顯高于最適生長溫度,細菌被殺死;如果在低于細菌的最低生長溫度時,細菌代謝活動受抑制,則出現抑菌作用。
1.高溫
細菌蛋白質、核酸、細胞壁和細胞膜及酶類因熱力作用發(fā)生變性或凝固,活性消失,代謝發(fā)生障礙導致細菌死亡。大多數無芽胞細菌55~60℃加熱30~60min即被殺死;力口熱100℃立即死亡。有芽胞的破傷風梭菌需100℃煮沸3h才被殺死。
熱力滅菌分濕熱和干熱兩種。在同一溫度下,前者的效力大于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