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 輔導精華

心悸的分證論治-中醫(yī)醫(yī)師輔導

2013-08-08 14:12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全國技能繳費時間>> 最新版大綱/教材變動>> 醫(yī)師“搞”分秘籍資料>>

  在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心悸的分證論治是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整理如下:

  心虛膽怯

  癥狀: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而易驚醒,食少納呆,惡聞聲響,苔薄白,脈細略數或細弦。

  治法: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

  方藥:安神定志丸。

  方中龍齒、朱砂鎮(zhèn)驚寧神;茯苓、茯神、石菖蒲、遠志安神定志;人參益氣養(yǎng)心??杉隅?、磁石重鎮(zhèn)安神。

  心脾兩虛

  癥狀: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少寐多夢,健忘,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腹脹便溏,舌淡紅,脈細弱。

  治法: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

  方藥:歸脾湯。

  方中當歸、龍眼肉補養(yǎng)心血;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益氣以生血;茯神、遠志、酸棗仁寧心安神;木香行氣,令補而不滯。,

  若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心煩失眠,五心煩熱,自汗盜汗,胸悶,面色無華,舌淡紅少津,苔少或無,脈細數,為氣陰兩虛,治以益氣養(yǎng)陰,養(yǎng)心安神,用炙甘草湯加減。本方益氣滋陰,補血復脈。方中炙甘草、人參、大棗益氣以補心脾;干地黃、麥冬、阿膠、麻子仁甘潤滋陰,養(yǎng)心補血,潤肺生津;生姜、桂枝、酒通陽復脈。氣虛甚者加黃芪、黨參;血虛甚者加當歸、熟地;陽虛甚而汗出肢冷,脈結或代者,加附片、肉桂;陰虛甚者,加麥冬、阿膠、玉竹;自扦、盜汗者,加麻黃根、浮小麥。

  陰虛火旺

  癥狀: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干,盜汗,思慮勞心則癥狀加重,伴有耳鳴,腰酸,頭暈目眩,舌紅少津,苔薄黃或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

  方藥:黃連阿膠湯。

  方中黃連、黃芩清心火;阿膠、芍藥滋陰養(yǎng)血;雞子黃滋陰清熱兩相兼顧。常加酸棗仁、珍珠母、生牡蠣等以加強安神定悸之功。

  腎陰虧虛、虛火妄動、遺精腰酸者,加龜板、熟地、知母、黃柏,或加服知柏地黃丸,滋補腎陰,清瀉虛火。陰虛而火熱不明顯者,可改用天王補心丹滋陰養(yǎng)血;養(yǎng)心安神。心陰虧虛、心火偏旺者,可改服朱砂安神丸養(yǎng)陰清熱.鎮(zhèn)心安神。

  若陰虛夾有瘀熱者,可加丹參、赤芍、丹皮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夾有痰熱者,可加用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

  心陽不振

  癥狀: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虛弱,或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方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方中桂枝、炙甘草溫補心陽;生龍齒、生牡蠣安神定悸。大汗出者,重用人參、黃芪,加煅龍骨、煅牡蠣、山萸肉,或用獨參湯煎服;心陽不足、寒象突出者,加黃芪、人參、附子益氣溫陽;夾有瘀血者,加丹參、赤芍、桃仁、紅花等。

  水飲凌心

  癥狀:心悸,胸悶痞滿,渴不欲飲,下肢浮腫,形寒肢冷,伴有眩暈,惡心嘔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或沉細而滑。

  治法:振奮心陽,化氣利水。

  方藥:苓桂術甘湯。

  方中茯苓淡滲利水;桂枝、炙甘草通陽化氣;白術健脾祛濕。兼見惡心嘔吐,加半夏、陳皮、生姜皮和胃降逆止嘔;尿少肢腫,加澤瀉、豬苓、防己、大腹皮、車前子利水滲濕;兼見水濕上凌于肺,肺失宣降,出現咳喘,加杏仁、桔梗以開宜肺氣,葶藶子、五加皮、防己以瀉肺利水;兼見瘀血者,加當歸、川芎、丹參活血化瘀。

  若腎陽虛衰,不能制水,水氣凌心,癥見心悸,咳喘,不能平臥,浮腫,小便不利可用真武湯,溫陽化氣利水。方中附子溫腎暖土;茯苓健脾滲濕;白術健脾燥濕;白芍利小便,通血脈;生姜溫胃散水。

  心血瘀阻

  癥狀:心悸,胸悶不適,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方藥:桃仁紅花煎。

  方中桃仁、紅花、丹參、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氣通脈止痛;生地、當歸養(yǎng)血和血。胸部窒悶不適,去生地之滋膩,加沉香、檀香、降香利氣寬胸。胸痛甚,加乳香、沒藥、五靈脂、蒲黃、三七粉等活血化瘀,通絡定痛。兼氣虛者,去理氣之青皮,加黃芪、黨參、黃精補中益氣。兼血虛者,加何首烏、枸杞子、熟地滋養(yǎng)陰血。兼陰虛者,加麥冬、玉竹、女貞子滋陰。兼陽虛者,加附子、肉桂、淫羊藿溫補陽氣。兼挾痰濁,而見胸滿悶痛,苔濁膩者,加瓜蔞、薤白、半夏理氣寬胸化痰。

  心悸由瘀血所致,也可選用丹參飲或血府逐瘀湯。

  痰火擾心

  癥狀:—心悸時發(fā)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干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方藥:黃連溫膽湯。

  方中黃連苦寒瀉火,清心除煩;溫膽湯清熱化痰。全方使痰熱去,心神安??杉訔d子、黃芩、全瓜蔞,以加強清火化痰之功??杉由埞牵荷迪?、珍珠母、石決明鎮(zhèn)心安神。若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瀉熱通腑?;馃醾幷?,加沙參、麥冬、玉竹、天冬、生地滋陰養(yǎng)液。

  重癥心悸時應予心電監(jiān)護,中西藥物綜合搶救治療,常用的中藥搶救措施有:①脈率快速型心悸可選用生脈注射液靜脈緩慢注射,或靜脈滴注,也可用強心靈、福壽草總甙、萬年青甙,緩慢靜注。②脈率緩慢型心悸可選用參附注射液或人參注射液緩慢靜注或靜脈滴注。

題庫小程序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張鈺琪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中醫(yī)婦科學》 免費試聽
    25醫(yī)師報名現場審核材料

    網校老師 02月21日 16:00-18:00

    詳情
    2025年新版教材變動解讀

    張鈺琪 02月21日 09:00-21:00

    詳情
    免費資料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