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肱骨上端骨骺分離是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需要了解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了相關資料,便于各位同學復習備考!
肱骨上端骨骺由肱骨頭、肱骨大結節(jié)、肱骨小結節(jié)三個繼發(fā)骨化中心組成,分別在出生后2~3個月、6~18個月和3歲左右出現。5~8歲三者融合合成肱骨上端骨骺,20歲左右與干骺端連接。
【分類】
1.按骨折形態(tài)分為五型(見前述),肱骨上端骨骺損傷多為Ⅱ型,少數為I型,其他型少見。
2.按骨折穩(wěn)定程度分為穩(wěn)定型和不穩(wěn)定型。
3.按損傷機制分為內收型、外展型和成角型。
【診斷】
1.受傷機制多為間接暴力所致。
2.局部腫脹淤血、活動功能喪失、壓痛。同時,須檢查患肢的血運、感覺、運動功能,明確有無合并肱動脈、臂叢損傷。
3.X線正、側位片可明確骨折的類型及移位的程度,為選擇治療方法提供依據。
【治療】
1.無移位者或移位輕者無須整復期功能鍛煉,以三角巾固定3周,早期功能鍛煉。
2.有移位的穩(wěn)定型骨折,可行閉合復位。超肩小夾板固定。
3.移位顯著的不穩(wěn)定性損傷、手法復位失敗或有軟組織嵌入者,須行手術復位加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