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8日 19:00-22:00
詳情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提問】主要用于預防I型變態(tài)反應所致哮喘的藥物是
A.氨茶堿
B.腎上腺素
C.特布他林
D.色甘酸鈉
E.異丙腎上腺素
為何選D?
請教師解釋ⅠⅡⅢⅣⅤ型變態(tài)反應!
【回答】答復:
1、糖皮質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藥物。常用丙酸倍氯米松、氟替米松、布他奈德。用于哮喘發(fā)作的預防。哮喘急性發(fā)作時應與β2激動劑或茶堿類合用。輕-中度以者需長期吸入治療。安全劑量為200ug-400ug,年長患兒可短期用至每日600ug-800ug??诜盟帲杭毙园l(fā)作病情較重的患兒應早期口服糖皮質激素,以防病情惡化,使有半衰期短的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1-7日,1-2mg/kg,一般不超過30mg/d,分2-3次口服。靜脈用藥:嚴重哮喘發(fā)作時應及時早期通過靜脈給予琥珀酸氫化可的松或氫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或甲基氫化潑尼松,每次1-2mg/kg,每日2-3次。極嚴重病例需在短期內(3-5天)使用較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最好應用琥珀酸氫化可的松或甲基氫化潑尼松。
2、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是新一代非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適有于12歲以上兒童哮喘的長期預防治療。不宜用于哮喘發(fā)作期的解痙治療。
3、β2激動劑:短效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5-10分鐘超效,維持4-6小時,多用于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和預防運動性哮喘。如需要增加使用次數(shù)和劑量才能控制病情,提示哮喘加重,此時忌過分或盲目增加次數(shù)。過量使用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和猝死。長效如沙美特羅、福莫特羅,持續(xù)8-12小時,適用于防治夜間和清晨哮喘發(fā)作和加劇者??诜盟帲憾绦г?5-30分鐘起效,緩釋型及控釋型制劑療效維持時間長,用于防治反復發(fā)作性哮喘和夜間哮喘。
4、肥大細胞膜穩(wěn)定劑:色甘酸鈉吸入用藥用于預防哮喘發(fā)作,也可預防運動、冷空氣等引起的急性氣道收縮及季節(jié)性哮喘發(fā)作。
5、茶堿:口用用藥:控釋型適用于夜間哮喘發(fā)作。需慎于口服β2激動劑合用。因易誘發(fā)心律失常,如欲合用要減少劑量。與糖皮質激素、抗膽堿藥合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靜脈用藥:用于哮喘急性發(fā)作。24小時內未用過氨茶堿者,首劑3-5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30ml中,20-30分鐘內靜脈滴注。重癥病例繼以0.6-0.9mg/(kg·h)維持,如不維持給藥,每6小時可重復給原量一次。<2歲,或6小時內用過茶堿者,首劑應減半。注意藥物濃度不能過高,速度不能過快,以免引起不良反應,推薦用輸液泵。
變態(tài)反應(allergy)
變態(tài)反應(allergy),指已致敏機體接觸相同抗原時,所引起的組織損傷和/或生理功能紊亂。變態(tài)反應也是機體對抗原物質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只是表現(xiàn)為異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應答。
變態(tài)反應的分類,最早曾按變應原引起組織損傷發(fā)生的快和慢分為速發(fā)型和遲發(fā)型。以后Gell和Coombs(1963年)按變態(tài)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及臨床特點,將其分為Ⅰ、Ⅱ、Ⅲ和Ⅳ四型。Ⅰ型稱過敏反應型,Ⅱ型稱細胞毒型,Ⅲ型稱免疫復合物型,Ⅰ、Ⅱ、Ⅲ型為抗體介導,可經(jīng)血清被動轉移。Ⅳ型稱遲發(fā)型,由T細胞介導,可經(jīng)細胞被動轉移。1974年Roitt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第Ⅴ型(刺激型),同年Irvine提出第Ⅵ型(ADCC型),但這兩型的發(fā)生機制基本類似于Ⅱ型,故將其歸入第Ⅱ型的特殊方式。本章仍按Gell-Coombs分類法論述。
表11.1變態(tài)反應的分型
型 別
參加成分
發(fā)病機制
臨床舉例
Ⅰ型
(過敏反應)
IgE
(IgG4)
IgE粘附與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FcεR上,變應原與細胞表面的IgE結合,細胞脫顆粒,釋放生物活性介質,作用于效應器官。
藥物過敏性休克、支氣管哮喘、變應性鼻炎、尋麻疹、食物過敏癥等
Ⅱ型
(細胞毒型)
(細胞刺激型)
IgG、IgM、IgA、補體、巨噬細胞、NK細胞
抗體作用于細胞表面的抗原或吸附的半抗原,在補體、巨噬細胞、NK細胞等協(xié)同作用下溶解靶細胞。
抗體使細胞功能活化,表現(xiàn)為分泌增加或細胞增殖
ABO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癥、免疫性血細胞減少癥、移植物超急排斥反映、抗膜性腎小球腎炎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Grave病)
Ⅲ型
(免疫復合物型)
IgG、IgM、補體、中性粒細胞
中等大小的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血管壁基底膜或其他細胞間隙,激活補體,吸引中性粒細胞、釋放溶菌酶,引起炎癥反應
血清病、免疫復合物型腎小球腎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
Ⅳ型
(遲發(fā)型)
T細胞
抗原使T細胞致敏,致敏T細胞再次與抗原相遇,直接殺傷靶細胞或產生各種淋巴因子,引起炎癥
傳染性變態(tài)反應、接觸性皮炎等
★問題所屬科目: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內科學(含傳染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