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輔導

2013-01-31 09:51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病機制是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需要了解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以便廣大考生參考學習。

(一)肺動脈高壓的形成機制

肺動脈高壓的形成因素包括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解剖性因素和血容量增多及血液黏稠度增加三類,其中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最重要)可通過干預而改善,如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經過治療、缺氧和高碳酸血癥得到糾正后,肺動脈壓可明顯降低,部分患者甚至可恢復到正常范圍。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癥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縮、痙攣,其中缺氧是肺動脈高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1)缺氧:

①缺氧時收縮血管的活性物質增多,如白三烯、5-羥色胺(5-HT)、血管緊張素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使肺血管收縮,血管阻力增加

;②缺氧時血容量增多和血液黏滯度增加:慢性缺氧骨髓造血功能亢進,產生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

③缺氧還可使交感神經興奮,醛固酮增加,使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多。

④缺氧還可使平滑肌細胞膜對Ca2+的通透性增加,細胞內Ca2+含量增高,肌肉興奮—收縮耦聯(lián)效應增強,使肺血管收縮。

另外內皮源性舒張因子(EDRF)和收縮因子(EDCF)的平衡失調,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縮中也起一定作用。

(2)高碳酸血癥時,酸中毒使血管對缺氧的收縮敏感性增強,肺動脈壓增高。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性因素

①慢性支氣管周圍炎累及鄰近的肺小動脈,引起血管炎,導致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

②肺氣腫時肺泡內壓增加,壓迫毛細血管;

③肺泡壁破裂造成毛細血管網的毀損,嚴重時導致肺循環(huán)阻力增大,肺動脈增高;

④慢性缺氧導致肺血管重建,肺小動脈平滑肌細胞肥大,纖維組織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

(二)心臟病變和心力衰竭

主要因素是缺O(jiān)2和CO2潴留引起了肺小動脈痙攣,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時,右心代償性肥大,隨著病情發(fā)展,右心室擴大及功能衰竭,少數(shù)可出現(xiàn)左心室肥大、衰竭。此外,心肌缺氧、乳酸堆積;反復感染,細菌毒素作用;酸堿水電解質失衡所致的心律失常等均可影響心肌,促進心衰。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公眾號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