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過敏性結膜炎都有自限性,因此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輕癥狀和避免發(fā)生后遺癥。脫離過敏原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應盡量避免與可能的過敏原接觸,例如注意床褥衛(wèi)生、避免接觸花粉、停止配戴隱形眼鏡、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藥物治療除口服抗炎藥外,局部用抗組胺藥滴眼即可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而肥大細胞穩(wěn)定劑——色甘酸鈉滴眼液(例如信潤清)既能治療又可預防過敏性結膜炎,也是較為常用的藥物。通常在其他藥物無效情況下才會選用糖皮質激素,因其副作用較大,應在醫(y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除此之外,尚有脫敏治療、手術治療等。成人或小孩都可能受影響,但以小孩居多,特別是具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更容易發(fā)病。廣義的過敏性結膜炎主要分為5種類型:枯草熱性結膜炎(又稱季節(jié)性變應性結膜炎)、接觸性變應性結膜炎、巨乳頭性結膜炎、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和特應性角結膜炎。季節(jié)性過敏性結膜炎以中青年最常見,起病迅速,接觸致敏物即可發(fā)生,脫離致敏原癥狀緩解。接觸性過敏性結膜炎有明確接觸史,例如藥物或化妝品接觸史,避免接觸后癥狀緩解。巨乳頭性結膜炎常有隱形眼鏡(角膜接觸鏡)配戴史。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多見于青少年,常在春夏季發(fā)生或加重。特應性結膜炎多見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輕度過敏史。某些春季角結膜炎和特應性結膜炎可發(fā)生角膜并發(fā)癥甚至危害視力。在7月8日全球首個“世界過敏日”里,中華醫(yī)學會會長鐘南山院士指出,中國有兩億多人患過敏性疾病,脫敏已是公認療效顯著的療法。
鐘南山院士介紹,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咽喉炎等過敏性疾病,并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預計2010年將達到全球人口的40%。依此類推目前我國有兩億多人患有過敏性疾病,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