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藥理學 > 正文

柏子仁各家論述

2012-09-11 10:33 醫(yī)學教育網
|

1.《綱目》: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補,辛而能潤,其氣清香,能透心腎,益脾胃,蓋上品藥也,宜乎滋養(yǎng)之劑用之。

2.《本草正》:柏子仁,氣味清香,性多潤滑,雖滋陰養(yǎng)血之佳劑,若欲培補根本,乃非清品之所長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藥品化義》:柏子仁,香氣透心,體潤滋血。同茯神、棗仁、生地、麥冬,為濁中清品,主治心神虛怯,驚悸怔仲,顏色憔悴,肌膚燥癢,皆養(yǎng)心血之功也。又取氣味俱濃,濁中歸腎,同熟地、龜版、枸杞、牛膝,為封填骨髓,主治腎陰虧損,腰背重病,足膝軟弱,陰虛盜汗,皆滋腎燥之力也。味甘亦能緩肝,補肝膽之不足,極其穩(wěn)當,但性平力緩,宜多用之為妙。

4.《本草備要》:凡補脾藥多燥,柏子仁潤藥而香能舒脾,燥脾藥中兼用最良。

5.《本經逢原》:柏子仁,《本經》言除風濕痹者,以其性燥也?!督浭琛芬詾槌L濕痹之功非潤藥所能,當是葉之能事。豈知其質雖潤而性卻燥,未有香藥之性不燥者也。昔人以其多油而滑,痰多作瀉忌服,蓋不知其性燥而無傷中泥痰之患,久服每致大便燥結,以芳香走氣而無益血之功也。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