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腎盂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的中醫(yī)辨證及治療

2012-09-25 15:15 醫(yī)學教育網
|

一。中醫(yī)辨證

(1)脾腎兩虧癥狀:小便頻數(shù),淋澀不已,反復發(fā)作,遇勞尤甚,伴有嘔惡納呆,腹脹便搪,畏寒肢冷,面浮肢腫,腰酸膝軟。舌淡苔白或有齒印,脈沉弱。

證候分析:久病未愈,陰陽俱虛,脾腎虧虛,膀胱氣化不力,下元不固,水道不暢,故小便頻數(shù)、淋澀不已、反復發(fā)作、遇勞尤甚;脾虛濕阻氣滯,則嘔惡納呆、腹脹便溏;脾g兩虛不能溫運水濕,泛濫肌膚,故面浮肢腫;腎虛不能溫陽暖體,故畏寒肢冷;腰為腎府,腎虛,則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弱是為脾腎虧損;舌邊有齒印是為濕濁內阻之象。

(2)腎虛濕熱留滯癥狀:小便頻急,澀痛不已,時好時發(fā),遇勞尤甚,伴乏力多汗,眩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口唇干燥。舌紅少苦或無苔,脈細帶數(shù)或沉細。證候分析:腎為水火之宅,元陰元陽之根,邪熱久留,導致腎之氣陰虧損,造成膀胱氣化無力,加上濕熱留戀,水道不利,故小便頻急、澀痛不已、時好時發(fā)、遇勞尤甚;汗為陰液,腎氣虧虛,故乏力多汗;陰虛則髓海不足,腦失所養(yǎng),故眩暈耳鳴;腎氣不足則腰膝酸軟;陰虛內熱,則手足心熱、口唇干燥;舌紅少苦或無苔、脈細帶數(shù)或沉細是為腎氣陰兩虛之象。

二。中藥治療

長期使用抗生素后,細菌產生了耐藥性,或進入細胞內,使抗生素失去殺菌能力;所以應該用中藥配合抗生素治療,用中藥配合抗生素治療,抵制耐藥性,沒有毒副作用,預后好,一般選擇中藥配合抗生素使用,由于抗生素長期使用,損傷大,在抗生素停藥后,堅持使用大復方道地取材的中藥進行治療,可以完全治愈腎盂腎炎,防止復發(fā)。應該選擇針對急性腎盂腎炎的病因、病機,其經過合理組方,采用現(xiàn)代科技精制而成的優(yōu)質中成藥。以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為主,輔以補腎固本,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提高機體免疫力為組方之法,選用道地優(yōu)質中草藥精制的中藥。

金銀花主治熱淋下焦?jié)駸嶙C,對尿頻、尿急、尿澀痛、尿短赤、尿淋瀝,尿赤黃、腰痛、腹脹痛等療效顯著,以“清熱解毒之冠”而著稱的道地藥材金銀花為君藥配伍,主要成份共計十味名貴藥材,利用金銀花、半枝蓮、扁蓄、瞿麥、石韋、川木通、車前子、淡竹葉、桑寄生、燈心草的多靶點協(xié)同作用,具有標本同治、攻補兼施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七分治,三分養(yǎng)”的治療特色,能有效鞏固療效,降低腎盂腎炎復發(fā)。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