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重癥肌無力癥重癥肌無力命名

2012-08-30 16:02 醫(yī)學教育網
|

“重癥肌無力”來自 ”myasthenia gravis“,就詞義說,希臘字 “my 來自 myo” 是指 “肌肉”,“asthenia" 是 ”無力“,而 “gravis" 是拉丁文,指 ”嚴重的”。

早在1672年,英國學者Thomas Willis 首先描述了第一例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 G〕病人的臨床表現為骨骼肌極易疲勞,休息后癥狀減輕的典型病癥。1877年英國內科醫(yī)生Sameul Wiks 描述了第一例肌無力危象,對1例上述癥狀的死者進行尸體剖解,結果無異常發(fā)現,同年有醫(yī)師描寫此病為肌肉易于疲勞之病癥。1879年Erb 詳細描述了三例M G的臨床表現,并強調了癥狀的波動性。1887年,Oppenheim認為此病是一種找不到病理損害之慢性進行性延髓麻痹癥,以延髓神經支配的范圍受累最多。1893年,Goldflam指出該病不是肌肉麻痹而是肌肉疲勞。1895年Jolly 首先注意到間接刺激肌肉后其抽搐張力降低,根據該病之癥狀特點,正式將該病命名為“假性麻痹性重癥肌無力”。1900年之后,重癥肌無力病名在歐美各國得到廣泛承認。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