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動靜姿態(tài)和體位,都是病理變化的外在反映。不同的疾病,常表現(xiàn)出不同的姿態(tài)和體位。從總的方面來看,“陽主動,陰主靜”,喜動者屬陽證,喜靜者屬陰證。如病人臥位,身輕自能轉側,面常向外,多為陽、熱、實證;身重難于轉側,面常向里,精神萎靡者,多為陰、寒、虛證。若病人臥時仰面仲足,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屬熱證;臥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時躇縮成團,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者,多屬寒證。若坐而仰首,多是痰涎壅盛的肺實證;坐而俯首,氣短懶言者,多屬肺虛或腎不納氣之證;坐而不得臥,臥則氣逆,多是心陽不足,水氣凌心;咳逆倚息不得臥,每發(fā)于秋冬的,多是內有伏飲。
對于某些病人形體異常動作的觀察,很能幫助診斷。
如眼瞼、口唇或手指、足趾不時顫動,見于急性熱病,則為動風發(fā)痙的先兆;見于虛損久病,則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為氣血不足,經脈失養(yǎng)。又如四肢抽搐,多見于癇證、破傷風、小兒急慢驚風等風病。
手足拘攣,屈伸不利,屬于肝病的筋急,或為寒凝筋脈,或為血液損傷,筋膜失養(yǎng)。
足或手軟弱無力,行動不靈,多屬于痿證。一側手足舉動不遂,或麻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木不仁,多為中風偏癱。一側手足疼痛而肌肉萎縮,多為風邪耗血,正虛邪留。項背強直,角弓反張,四肢抽搐,則為痙病。
上一條·望診之望形體
下一條·望診之望姿態(tài)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