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頜面部放線菌病的治療措施是口腔主治醫(yī)師考試中常出現(xiàn)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匯總如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復習掌握。
以抗生素為主。如有膿腫形成,應手術切開排膿,可收到控制炎癥的效果。
1.藥物療法
抗生素及磺胺藥對放線菌病都有明顯療效。
(1)一般應用大劑量青霉素G治療 每日200萬U以上,肌注或加普魯卡因局部病灶封閉。有條件時,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
(2)磺胺類藥物 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抗生素配合應用。
(3)碘制劑 口服碘制劑對病程較長的放線菌病可獲得一定效果。
(4)免疫療法 也有一定效果。一般應用放線菌溶素做皮內注射,首次劑量0.5ml,以后每2~3天注射一次,劑量逐漸增至0.7~0.9ml,以后每次再增加0.1ml。全療程為14次,或達到每次2ml為止。放線菌素免疫療法能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2.手術療法
放線菌病已形成膿腫或破潰后遺留瘺道,常有壞死肉芽組織增生,可采用外科手術切開排膿或刮除肉芽組織。由于在腺體內病變界限不清,且與周圍組織粘連,常將腺體一并摘除。
3.高壓氧療法
由于放線菌是厭氧性細菌,近年來應用高壓氧治療放線菌病,對抑制放線菌的發(fā)展能起到較好的作用,是當前采用的綜合治療方法之一。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各位口腔主治醫(yī)師考生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