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產后多虛、產后多淤怎么辦?下面請大家仔細閱讀醫(yī)學教育網編輯專門為您整理的這篇文章吧。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1、產后多虛,補養(yǎng)氣血為首要
婦女懷妊,血聚萌胎,一經生產則氣血驟耗,故致虛為首,傅氏產后總論說:“凡病起于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產后尤甚。是以丹溪先生論產后,必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癥,以未治之,斯言盡治產之大旨。若能擴充立方,則治產可無過矣。”蓋新產亡血傷津,元氣耗損,抗病力弱,故主張以補法為前提,可謂提綱挈領,抓住了證治關鍵。而對其病因病機,敘述亦詳,如論《正氣血暈不語》:“產婦有子方下也,即昏暈不語,此氣血兩脫也。”“蓋產婦昏暈,全是血室空虛,無以養(yǎng)心,以致昏厥。”《產婦少腹痛》:“婦人產后少腹疼,按之即止,人亦以為兒枕之疼也,誰知是血虛而然乎。”此外,對產后乳汁不下、氣短而喘、妄言妄見類癥,類傷寒二陽癥,類傷寒三陰癥,類中風,類痙,出汗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口渴兼小便不利等病癥,亦列入氣虛血衰的范疇。故在方藥運用上,每以補養(yǎng)營血為主,然氣屬陽,血屬陰,陰陽互相資生,補血兼以益氣,傅氏對此闡發(fā)尤較切當。如說:“血有形之物,難以速生,氣乃無形之物,易于迅發(fā),補氣以生血,尤易于補血以生血耳”。“血非氣不生,是補氣即所以生血。”試觀所列方劑,如治產后惡寒身顫的十全大補湯,治產后血崩的救敗求生湯,治產后乳汁不下的通乳丹,治產后厥證的滋榮益氣復神湯等,都是養(yǎng)血與益氣并用,而補氣藥用量較重。同時,傅氏尤重視顧護脾胃,因此諸方中用參、苓、芪、術、陳、草之類,屢見不鮮,符合治病求本的原則。
2、產后多瘀,祛瘀生化尤重要
婦女產后惡露不止,比較常見,一般是非虛即瘀,病在沖任,如惡血內留,不及時排出,易引起少腹痛、血崩、不語等癥,可見產后瘀血不去,變癥叢生。傅氏重視審察積瘀之有無,作為診斷的重要依據,如《腹痛》條:“先問有塊無塊,塊痛,只服生化湯,調失笑散二錢,加玄胡一線;無塊,則是遇風冷作痛,宜服加減生化湯。”《產后總論》更明確指出:“大抵新產后,先向惡露如何,塊痛未除,不可遽加參術。”說明壅補之品,多有滯瘀之弊,必待瘀塊消除,亦可用之。
由于新產多瘀,所以傅氏強調祛瘀生新,他對產后用散血破瘀藥如蘇木、莪術、三棱等認為,輕人命需慎用,惟生化湯最宜產后加減調治。故對生化湯推崇備至,認為此方行中有補,化舊生新,系治血瘀之圣藥,凡產后瘀血未清而變生諸疾者,多以此為基礎方,隨癥化裁,即使產后血暈亦可用,虛證加人參,有痰加竹瀝。對產后血崩、血暈、汗多,都可用加參生化湯;虛人妄言可用安神生化湯;如傷食則用健脾化濕生化湯;有郁怒則用木香生化湯;外感發(fā)熱用加味生化湯;便秘用養(yǎng)正通幽湯潤腸通便,腹瀉用健脾利水生化湯或參苓生化湯,加味生化湯;呃逆用生化湯加藿香、竹茹;咳嗽用加參安肺生化湯以益氣宣肺化痰;甚至對產后患流注,亦可用參歸生化湯。產后46證中,有24方以生化湯加減應用,俱見傅氏善用生化湯,靈活多變,變而不離其旨,有獨到之處。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產后多虛、產后多淤的調理辦法,您可以把本篇文章中的信息分享給周圍的朋友!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