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過本篇知識點,同學們可以掌握腹部體表標志與分區(qū),為了準確描寫和記錄臟器及病變的部位、范圍,常需要借助一些自然體表標志及人為的畫線,將腹部劃分為幾個區(qū)。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備考復習護士考試,專門整理了常用腹部體表標志如下。
檢查腹部時首先需要熟悉腹部臟器的部位及其在體表的投影。為了準確描寫和記錄臟器及病變的部位、范圍,常需要借助一些自然體表標志及人為的畫線,將腹部劃分為幾個區(qū)。腹部體表上界為肋弓下緣及劍突,下界為腹股溝韌帶及恥骨聯(lián)合。
1.腹上角
又稱為胸骨下角,是兩側肋弓的交角,常用于體型的判斷及肝的測量。
2.臍
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影位于第3~第4腰椎之間,是腹部四區(qū)分法的標志,此處易有臍疝。
3.髂前上棘
為髂嵴前方突出點,是腹部九區(qū)分法的標志及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4.腹直肌外緣
相當于鎖骨中線的延續(xù),常為手術切口和膽囊點的定位。
5.腹中線
是胸骨中線的延續(xù),是腹部四區(qū)分法的垂直線,此處易有白線疝。
6.腹股溝韌帶
是腹部體表的下界,是找尋股動、靜脈的標志,常是腹股溝疝的通過部位和所在。
7.恥骨聯(lián)合
由兩恥骨間的纖維軟骨連接,共同構成腹部體表的下界。
8.肋脊角
為背部兩側第12肋骨與脊柱的交角,為檢查腎臟叩擊痛的部位。
想要了解更多護士資格考試知識點及核心考點請關注>>護士資格考點總結提示>>2020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練習題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