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乳牙根的吸收多從根分叉處開始,所以,乳牙髓腔與根分叉處穿通的機會較多,給治療帶來了困難,且多數(shù)患兒不能很好配合。使用甲硝唑糊劑根充,不需擴根,操作簡便、迅速,提高了患牙的生存能力并維持咀嚼功能。
一、一般資料:①病例:2年來共治療100例患兒的150顆患牙,男45例,女55例;年齡3.5~10.5歲;觀察組患牙85顆,其中前牙34顆,后牙51顆;對照組患牙65顆,其中前牙22顆,后牙43顆;150顆患牙中牙髓炎67顆,尖周炎83顆。②藥物:天津市口腔醫(yī)院與天津藥物研究所共同研制的以甲硝唑、次硝酸鉍、聚乙二醇為主要原料的甲硝唑糊劑。
二、操作方法:①炎癥期先開髓引流,牙髓有活力者行失活術治療。②常規(guī)去腐質、備洞、拔根髓、沖洗根管,干燥根管后以螺旋輸送針將甲硝唑糊劑導入根管,直至完全充盈,以氧化鋅丁香油糊劑暫封1周。1周后如有不適,重復1~2次糊劑根充,待無癥狀后去部分氧化鋅,水門汀墊底,銀汞或樹脂充填。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觀察療效。③對照組以根充糊劑根充觀察療效。
三、療效評定:有效:治療后無自覺癥狀,叩痛消失,瘺口閉合,有咀嚼功能。無效:咬合不適或咬合痛,牙齒松動,叩痛,原有瘺口未閉或出現(xiàn)瘺口。
四、結果:因所觀察患兒年齡在替牙時期,所以選擇患牙為1年內不脫落者為準。此時乳牙根不斷吸收,X線片觀察療效較困難,只以臨床觀察來進行療效判定,兩組療效對比見表1,P<0.01。
表1 甲硝唑糊劑組與常規(guī)治療組療效對比
復查時間 | 甲硝唑糊劑組 | 根充糊劑組 | ||||
有效 | 無效 | 有效 | 無效 | |||
1個月 | 85 | 0 | 64 | 1 | ||
4 | 60 | 5 | ||||
6個月 | FONT 78 | 7 | 54 | 11 | ||
1年 | 76 | 9 | 46 | 19 |
五、討論:乳牙根管內厭氧菌占有相當比例,藥敏試驗表明:1 4%患兒根管內為單純的厭氧桿菌,80%以上的厭氧菌對甲硝唑敏感。采用甲硝唑糊劑進行根充,不需擴銼根管或稍加擴銼,抑制厭氧菌生長,可滲透到根管及側枝根管清除感染,對根 尖周及恒牙胚無刺激作用,且可逐漸隨根尖的吸收而吸收,從而保留患牙,維持到替牙時期,使恒牙正常萌出。與對照組相比減少了復 診次數(shù),提高了療效,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P<0.01)。通過臨床觀察甲硝 唑糊劑操作簡便、迅速,作用持久,防止感染反復發(fā)生,患牙恢復咀嚼功能,恒牙正常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