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醫(yī)教科技有限公司

蘋果版本:8.7.0

安卓版本:8.7.0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_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熱門資訊,實時推送
Yishimed66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_微信視頻號
官方視頻號
免費直播,訂閱提醒
微信掃碼即可關注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考試指導老師
考試指導老師
備考規(guī)劃,專屬指導
微信掃碼添加老師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_官方抖音號
官方抖音號
分享更多醫(yī)考日常
抖音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其他信息
技能全能包

吳昆生平著作考

2008-10-23 10:33 來源:
打印
字體:

  關鍵詞:吳昆 明代 生平 著作四種

  吳昆(1552~1620年)字山甫,號鶴皋山人,因其洞參岐黃奧旨,人稱“參黃子”。安徽歙縣人。

  祖父吳正倫,為明代隆慶至萬歷間名醫(yī),曾治愈神宗朱翊鈞疾病,以及穆宗朱載后貴妃之疾病而名聞朝野。后來遭太醫(yī)妒忌,飲毒酒而亡。伯父元昌,父親文韜二公,皆修德隱居世中,家中藏書甚為豐富,對《內經》頗多研究。昆自幼聰明好學,熟讀六籍文章,習儒舉業(yè)。因受家庭熏陶,常瀏覽醫(yī)書,在15歲時,已開始接觸醫(yī)學,通讀《素問》、《靈樞》、《難經》、《甲乙》、《脈經》、《傷寒論》等經典,精曉河間、東垣、丹溪等諸賢醫(yī)籍,為其日后行醫(yī)、著書打下了良好的醫(yī)學基礎。

  25歲時,舉業(yè)不第,鄉(xiāng)里長者勸其“古人不得志于時,多為醫(yī)以濟世。”由此專心于岐黃醫(yī)事。拜余養(yǎng)正(午亭)為師學醫(yī)。據吳氏著作中記載,為師教導主要從臨證看病切脈、處方用藥上,傳授心得秘訣。三年后,游學于江蘇、浙江、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負笈萬里,就“有道者為師”,故稱有“七十二師”。謙虛好學的品質,豐富了吳昆的人生閱歷,開闊了醫(yī)學視野。注意吸收不同流派的醫(yī)學經驗及秘傳,同時,廣交朋友,拓寬了思維空間。在此時,校注整理滑壽《明堂圖四幅》。

  33歲時,傳授醫(yī)學,帶徒弟三人,方元振、汪躍德、汪縂及侄孫吳子湛,因于“世醫(yī)昧于上古經論,不達于中古之方”,不明方義與方證關系,不明藥物升降浮沉之性,以及宣、通、瀉、輕、重、滑、澀、燥、濕之法,反正類從之理,而盲目執(zhí)方用藥療病,危害性極大。于是選取古今良醫(yī)之方七百余首,“揆之于經,酌以正見,訂之于證,發(fā)其微義”,著成《醫(yī)方考》六卷。同年,又將所讀過有關診病切脈的醫(yī)書要點,摘抄為語錄,重點注釋或述之師傳心得,著成《脈語》二篇。

  43歲時,吳昆對《素問》進行全文注釋,著成《素問吳注》(自序作《內經吳注》)二十四卷。從該書參校友人名單推測,此時期吳昆可能在太醫(yī)院里教授《素問》,整理者有太學生8人,太醫(yī)院醫(yī)生1人,儒生3人,禮部儒生3人,庠生6人,居士1人,共計21人。此書可能是吳氏授課講稿,由眾人整理收集而成。著述的動機見自序:“隋有全元起,唐有王冰,宋有林億,嘗崛起而訓是經,是庶幾昧爽之啟明哉,待旦者較然睹矣,獨其為象,小明則彰,大明則隱,謂之揭日月而行未也”,于是“居常晷度有熊,日術其旨而討論之”,“不揣管陋,釋以一得之言”,在王冰二十四卷本基礎上,參考宋臣林億新校正語、師傳心得,發(fā)揮自己對文字音訓、釋義特長,進行了整理注釋,使《素問》讀起來通暢,文義明白,轉難為易。從寫序時間上推論,他對此書研究很早就開始,原因有二:一是祖父擅長《內經》研究,有家學庭訓的治學傳統(tǒng)。二是《醫(yī)方考》對病證機理、方藥注釋,均顯示他對《內經》研究功力。

  67歲時,隨之臨證經驗的積累,學識日豐,對以往針砭治驗不能盡得其中之奧旨者,經過三十年不斷探討,始破迷津,醫(yī)學思想進入成熟期。帶生徒23人(包括侄孫吳象先),將自己在針灸方面的研究心得,結合歷代經典論述、醫(yī)家歌賦,寫成《針方六集》六卷,旨在羽翼《圖經》(明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的學習使用。吳氏訂?;瑝邸睹魈脠D四幅》(又作《正伏側人臟腑明堂圖》),一并收入此書卷首“神照集”中,形成該書圖文并茂的著述特點。

  據丹波元堅《醫(yī)籍考》“亡名氏鶴皋山人傳”分析,吳氏還著有《十三科證治》、《參黃論》、《砭鴌考》、《藥纂》等書。惜今未能見到。從吳氏已出版?zhèn)魇赖尼t(yī)著中看,這此作品完全是可能的事,如《醫(yī)方考》對貝母、柴胡、杏仁、糯米、醇酒、橄欖、白曲、麥芽、山楂、淡豆豉、麝香、枳枸子、烏梅、香薷、云母等藥物所作的考證,以及分析方劑組成的藥理作用,顯示了吳氏對藥物研究的功力,著有《藥纂》是十分自然的事。再如該書論病說因,涉及傷寒、內科、外科(痔漏、癰瘍)、耳鼻咽喉眼、婦人、小兒、痘疹、養(yǎng)生等臨床各科范圍,因醫(yī)生精通十三科乃是明代任用醫(yī)生的標準,故著此書不是難事。再則,《針方六集》是專論針刺、灸艾之文,而吳氏以綜合醫(yī)學的觀點,認識微針之奧,精專于砭鴌文集研究,筆觸所及而著有《砭鴌考》。

  此外,吳氏一生讀書勤奮,縱橫正史、野史、筆記小說、易學、數術、運氣,以宏觀角度審視醫(yī)學現(xiàn)象,以《易經》水火既濟、九六陰陽解釋《內經》陰陽,以《尚論》釋五行原委,以《史記》、《北齊書》、《魏志》、《南唐史》、《太平御覽》、《泊宅編》、《遁齋聞覽》、《內則》等,野史筆記醫(yī)藥內容,以及《醫(yī)說》、《醫(yī)余》等書中的病案論藥摘出,充實到《醫(yī)方考》里,增添了文章雅趣。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著作版本考

  吳昆的著作,自明代萬歷年以來,距今已五百余年,影響較大,流傳較廣的著作主要有:《素問吳注》、《醫(yī)方考》、《脈語》、《針方六集》四種,其余著作流傳少?,F(xiàn)將四種醫(yī)著版本狀況作如下介紹。

  1《醫(yī)方考》六卷、《脈語》二卷

  由于二書是同年同時所刊,所以版本相同一并介紹。據《聯(lián)目》介紹存世12種版本,其中明刻5種:萬歷十四年(1586)亮明齋版本(附《脈語》)、萬歷十四年友益齋刻本(附《脈語》)、萬歷瑯環(huán)刻本、萬歷本、年代不詳明刻本。抄本2種。日本刊本4種:元和五年(1619)梅壽刻本,寬永六年(1629)秋田勘兵本、慶安四年(1651)秋田屋平左衛(wèi)門刊本、年代不詳的日本刻本。民國排印本1種,即《中國醫(yī)學大成》所收本。另據三木榮《朝鮮醫(yī)學史》、崔秀漢《朝鮮醫(yī)籍通考》記載,《醫(yī)方考》、《脈語》均有朝鮮刻本存世,年代未詳。

  歸納上述版本:早期刊本有2種,來源明顯不同。①萬歷十四年亮明齋刊本,保存有江東之、方時化序,無汪道昆序(明代史學家),參校者6人:友人黃基、蔣中谷,門人方元振、汪躍德、汪縂,從侄吳子湛。依此分析,此本當為其弟子、親屬所授親傳之本,為善本無疑。②萬歷十四年友益齋本,有汪道昆、江東之、方時化序,參校者為同鄉(xiāng)方處厚所為。由于汪序最早,是研究吳昆生平重要文字依據;,故版本價值、文獻價值均應受到重視。日本刊本基本屬于一種流傳系統(tǒng),即日本元和五年梅壽本,其余為此本翻本。抄本狀況未及考察?!吨袊t(yī)學大成》本,據曹炳章序云“每書必選精刊、初印、足本,其他亦多為明刻精本、家藏孤本”,此本應為精善之本,其中保留諸本脫落的方名一處。

  2《素問吳注》二十四卷(自序作《內經吳注》)

  《聯(lián)目》載有今存世14種版本,其中明刊本3種:萬歷三十七年(1609)石室刻本、萬歷刻本、明刻本。清刊本7種:正學齋刻本、光緒二十年程梁刻本、宏道堂本、隆文堂本、文興堂本、巴川儒興呂力本、清刻本,抄本1種。日本刻本2種:元祿六年(1693)本、寶永三年(1706)本。就考察所見,此書雖然版本多,但彼此差異不大。清代刊本多沿習明代幾種刊本特點。該書早期刊本系統(tǒng)有二:①萬歷三十七年石室本,保留吳序、張元裕序,但目錄有脫,參校人名單有脫。吳昆書成以后(1594年),未能刊刻,但在歙縣曾有流傳,尤為喜歡岐黃醫(yī)術者所看重,故在萬歷己酉(1609年),由張元裕氏寫序刊行,以清除后學對《素問》學習上的“迷醒之疾”。據自序、張序以及書口作“內經吳注”等特征,均符合萬歷三十七年刻本鑒定。萬歷刻本屬此系統(tǒng),行款相同,然脫張序。②光緒二十年程梁本,是程氏購得萬歷原版書而重刻,此本有多處與石室本系統(tǒng)有異,但目錄、校閱人名完整,似明代另一版本系統(tǒng)。

  3《針方六集》六卷

  該書成書于1618年,程處士(程標)為感謝吳昆治愈疾病之恩而開刊此書。今傳世僅有二種本子:①明刊本。北大藏本,無牌記,卷首有自序,正文首行下有“古歙鶴皋吳昆述,海陽玉閹程標梓”。明堂經穴總圖二幅,各為五個半版版面(均有書口象鼻)接續(xù)而成,書口刻工姓名為“黃鼎”。重慶圖書館所藏惜未能見到。②抄本。刪去所有圖譜,誤字較多,此本抄自明代程標本。明刊本的版本價值在于反映明代安徽地區(qū)雕版工藝,采用拼版雕刻印刷技法,人體繪畫按5:1比例。由于木雕藝術自清·雍正以后才采用7:1人體繪畫比例,故吳氏明堂圖譜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參考文獻

 ?。?]李濟仁,等。吳昆和《素問吳注》。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7,6(3):22。

  [2]吳昆?!睹}語·自序》。中國醫(yī)學大成。岳麓書社。1990年影印。

 ?。?]吳昆?!秴亲⑺貑枴?。石室藏本。

 ?。?]薛清錄,等。《全國中醫(yī)聯(lián)合目錄》。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1年。

題庫小程序

相關資訊
  • 距2025中醫(yī)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還有?
醫(yī)師資格公眾號
關注考試動態(tài)
發(fā)布考情動態(tài)
考試復習指導
免費1V1咨詢考試條件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 輔導課程
2024中醫(yī)醫(yī)師入學摸底測試解析

張鈺琪老師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
2024醫(yī)考報名后如何安排復習時間

張鈺琪老師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
2025年備考方案,供你選!
精品題庫
  • 密題庫
  • 題庫小程序
  • 醫(yī)考愛打卡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密題庫
上千道典型習題
仿真密卷 3
仿真歷年考點題
專業(yè)題目解析
原價:¥199
復購¥159.2
查看詳情
醫(yī)學題庫小程序
正保醫(yī)學題庫

· 每日一練 鞏固提升

· 仿真試卷 實戰(zhàn)演練

· 組隊刷題 互相激勵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醫(yī)考愛打卡
醫(yī)考愛打卡

· 每天一個知識點

· 配套精選練習題

· 隨時記錄打卡心情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學習社區(qū)
  • 備考交流
  • 微信
  • 視頻號
拒絕盲目備考,加學習群共同進步!
尋找學習搭子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