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相關生命質量評價包括哪些內容?相信這是什要參加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的考生們都想了解的,為此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評價的相關內容分享如下:
(一)身體狀態(tài)
1、身體狀態(tài)——活動受限:
(1)軀體活動受限:屈體、彎腰等。
(2)遷移受限:臥床、不能移動等。
(3)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
2、身體狀態(tài)——角色功能受限:
(1)角色功能種類受限。
(2)角色功能數(shù)量受限。
(3)角色緊張:個體所承擔的各種角色同時向個體提出各種要求,或者是個體所承擔的某一角色內部所規(guī)定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之間不相容,從而使個體感受到時間或精力分配上或情感上的矛盾狀況。
(4)角色沖突:當個體的角色行為與角色認知或角色期待產(chǎn)生不協(xié)調狀態(tài)時的內心體驗。
3、身體狀態(tài)——體力適度:
(1)疲勞感。
(2)無力。
(3)虛弱感。
(二)心理狀態(tài)
1、心理狀態(tài)——情緒反應:個體感知外界事物后產(chǎn)生的一種體驗。
(1)情緒的兩極性:正性情緒:高興、喜愛、滿意等;負性情緒:憤怒、煩惱、內疚等。
(2)情緒的必要性。
(3)情緒的相對性。
(4)情緒的極性取決于主觀認知。
(5)情緒的極性取決于主觀預期。
(6)情緒的極性取決于心境。
(7)情緒的動力性。
(8)情緒對行為的驅動作用。
(9)情緒對感知的偏差作用。
(10)情緒的發(fā)泄性。
(11)情緒向自我表達。
(12)情緒向他人表達。
(13)情緒向客觀環(huán)境表達。
(14)情緒的升華。
(15)情緒的過程性情緒的非理性。
(16)情緒、情感的不可控制性。
(17)對理性的損害性。
(18)情緒的轉換性:向感知覺轉換,向欲望轉換,情緒之間的轉換,向軀體轉換:“軀體化”。
2、心理狀態(tài)——認知功能:
(1)時間地點定位。
(2)方向識別能力。
(3)思維、注意力、記憶力等。
(三)社會功能狀態(tài)
1、社會功能狀態(tài)——社會交往
(1)社會融合:高度緊密社會組織。
(2)社會接觸:親戚、鄰里。
(3)親密關系:配偶、摯友。
2、社會功能狀態(tài)——社會支持:情感支持、物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