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yī)學教育網的小編整理了超抗原的特性和種類,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超抗原與T細胞結合的特征:
1.超抗原主要與CD4+T細胞結合,而和普通抗原肽與T細胞的結合有很大差異。超抗原既能與APC細胞上MHCⅡ類分子結合,也能與TCR Vβ鏈結合是其作用特點。
2.超抗原無需經APC加工可直接與MHCⅡ類分子非多態(tài)區(qū)外側結合,而不是與肽結合溝結合,故無MHc 限制性。
3.在T細胞方面超抗原只與TCRVβ片段結合,而與D和J區(qū)無關,也與TCRα鏈無關。任一已知超抗原能與其特殊殊的Vβ片段結合,所以一種超抗原可活化多數T細胞,約占T細胞庫的1/20~1/5,這遠遠超過普通抗原活化T細胞的數量。
超抗原的種類:
1.內源性超抗原(病毒性)
70年代初Festenstein發(fā)現(xiàn)在MHC相同,而MHC以外基因區(qū)不同的純系鼠間進行淋巴細胞混合培養(yǎng),可引起很強的T細胞增殖反應,將刺激這種增殖反應的抗原稱為次要淋巴細胞刺激抗原。
近年來證明這種內源性MLs抗原是小鼠乳腺腫瘤病毒產生的蛋白。MMTV是一種逆轉錄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小鼠細胞DNA中。這種小鼠可終生制造這種病毒蛋白,因之可視為一種自身超抗原。這種小鼠內源性MLs抗原的化學性質現(xiàn)已證明是一種糖蛋白。
由于MLs抗原的來源已經清楚,故目前稱這種小鼠的內源性超抗原為病毒性超抗原。人類是否也有這種病毒性超抗原,目前尚不能肯定,但有人提出人類免疫缺損病毒(HIV)也是逆轉錄病毒,有可能是人類的病毒性超抗原。
2.外源性超抗原(細菌性)
外源性超抗原是一類細菌性外毒素組成,主要由革蘭氏陽性細菌產生。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腸毒素以及鏈球菌產生的致熱外毒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