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高級職稱考試 > 大綱 > 正文

2012年醫(yī)學高級職稱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考試大綱(副高級)

2012-07-24 11:31 醫(yī)學教育網
|

2012年醫(yī)學高級職稱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考試大綱(副高級)

一、專業(yè)知識

(一)本專業(yè)知識

1.掌握臨床基礎檢驗學、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醫(yī)學分子生物學檢驗等專業(yè)的基礎理論、專業(yè)技術理論及相關進展。

2.掌握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臨床實驗室信息化等相關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

3.熟悉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分子生物學、寄生蟲學、遺傳學、藥理學、醫(yī)學工程學等與臨床檢驗醫(yī)學有關的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二)相關專業(yè)知識

1.掌握本專業(yè)的技術規(guī)范、技術規(guī)程和標準;掌握與本專業(yè)相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

2.熟悉醫(yī)學檢驗相關的臨床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

3.了解統(tǒng)計學、循證醫(yī)學、循證檢驗醫(yī)學、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應用。

二、專業(yè)實踐能力

(一)臨床化學專業(yè)

1.熟練掌握影響檢測結果可靠性的分析前、中、后的各種因素及應對措施。

2.掌握蛋白質代謝、糖代謝、脂類代謝、骨代謝、水電解質平衡等基本知識;熟練掌握肝膽疾病、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胰腺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各項檢查指標的原理、臨床意義,并能夠就檢驗結果與臨床大夫溝通及提供咨詢服務。

3.熟練掌握室內質控、室間質評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

4.掌握臨床生化檢驗方法學評價,包括量值溯源。

5.掌握各種生化分析儀(自動生化分析儀、電泳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等)的分析原理、操作、維護和評價方法。

6.掌握常用的生化分析技術(離心技術、電泳技術、PCR等技術)的原理和技能。

7.了解腫瘤標志物、藥物檢測等檢測指標的原理及臨床意義。

8.了解實驗室能力比對、實驗室認可和認證。

(二)免疫學專業(yè)

1.熟練掌握臨床免疫學分析的基礎理論知識:抗原、抗體、補體、備解素等的概念及體外反應的條件、影響因素。

2.掌握特異性免疫反應的步驟、條件及控制方法。

3.掌握酶標記、核素標記、熒光標記、電化學免疫發(fā)光技術的分析原理及設備工作原理。

4.掌握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腫瘤免疫等各檢驗項目的分析原理、分析方法及分析儀器的操作技術。

5.掌握免疫檢驗前、中、分析結果產生時各關鍵步驟及易出現(xiàn)的偏差,判斷方法及糾正措施。

6.掌握室內質控、室間質評的基本理論及操作程序。

7.掌握各項免疫分析技術及儀器、試劑、結果的評價知識。

8.掌握分析結果在輔助診斷及健康評估時的臨床意義。

(三)血液學專業(yè)(臨檢專業(yè))

1.熟練掌握血液及骨髓檢查、血栓、止血及凝血檢查、各種血液病檢查的原理和技術。

2.熟練掌握大小便、胸腔積液、腹水、腦脊液、前列腺液等各種體液及分泌物標本的檢查技術和試驗原理。

3.熟練掌握各類血液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尿沉渣分析儀、血沉測定儀、光學顯微鏡等儀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日常保養(yǎng)和維護常識。

4.熟練掌握標本分析前、中、后的各種影響因素,并能采取恰當的防范措施,優(yōu)化分析流程。

5.熟練掌握本專業(yè)各檢驗項目室內質量控制、室間質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誤差分析方法和失控處理程序。

6.熟練掌握本專業(yè)各檢驗項目的臨床意義。

7.了解血液流變學、流式細胞分析的原理、操作和應用。

8.了解本專業(yè)檢驗技術新進展,部分檢驗項目的方法學替代狀況。

(四)臨床微生物專業(yè)

1.熟練掌握臨床微生物的常規(guī)檢驗技術、儀器操作,以及影響結果分析前、中、后質量的各種因素。

2.熟練掌握微生物藥物和敏感試驗的理論和技術,能對檢驗報告提出治療建議或評論,為臨床提供咨詢和服務指導。

3.熟練掌握室內質量控制技術和室間質評結果的分析。

4.掌握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和控制的常用技術以及醫(yī)院感染常見細菌的耐藥現(xiàn)狀。

5.掌握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基本知識。

6.了解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原理及技術。

7.了解疑難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技術。

8.了解臨床微生物檢驗的新進展。

附:醫(yī)學檢驗技術(綜合)

1.蛋白質代謝。

2.糖代謝。

3.脂類代謝。

4.骨代謝。

5.水、電解質平衡。

6.肝、膽疾病診斷指標。

7.腎臟疾病診斷指標。

8.心血管疾病診斷指標。

9.胰腺疾病診斷指標。

10.內分泌疾病診斷指標。

11.離心技術。

12.電泳技術。

13. PCR技術。

14.自動生化分析儀。

15.電泳儀。

16.電解質分析儀。

17.抗原。

18.抗體。

19.補體。

20.備解素。

21.免疫體外反應。

22.特異免疫反應。

23.酶標記。

24.核素標記。

25.熒光標記。

26.電化學免疫發(fā)光技術。

27.體液免疫。

28.細胞免疫。

29.感染免疫。

30.自身免疫。

31.腫瘤免疫。

32.免疫分析儀。

33.血液檢查。

34.骨髓檢查。

35.血栓止血及凝血檢查。

36.各種血液病檢查。

37.糞便檢查。

38.尿液檢查。

39.胸腔積液、腹水檢查。

40.腦脊液檢查。

41.前列腺液檢查。

42.血液流變學分析。

43.血液分析儀。

44.尿液分析儀。

45.尿沉渣測定儀。

46.血沉測定儀。

47.普通光學顯微鏡。

48.微生物常規(guī)檢查技術。

49.藥物敏感試驗。

50.醫(yī)院感染。

51.生物安全防護。

52.質量控制。

衛(wèi)生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