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藥學職稱沖刺期重點!酶促反應動力學”的內容,有很多藥學職稱考生都比較關注,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
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包括底物濃度、酶濃度、溫度、pH、抑制藥、激活劑,這6大因素對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就為酶促反應動力學。
考點
在一定溫度、pH條件下,酶濃度一定時,即底物濃度很低時,酶促反應速度幾乎成正比例加快;隨底物濃度增加,酶促反應速度的增幅趨緩;當底物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酶的活性中心被完全飽和,反應速度達到最大,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速度不再加快。
(二)酶濃度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在一定溫度、pH條件下,當底物濃度>酶濃度時,酶促反應速度與酶濃度成正比例關系。
(三)溫度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酶促反應速度達到最大時的環(huán)境溫度稱為酶的最適溫度。高于或低于最適溫度,酶促反應速度均降低。人體內各種酶的最適溫度在37℃左右。
(四)pH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酶促反應速度達到最大時的反應體系的pH稱為酶的最適pH。pH低于或高于最適值,酶促反應速度均降低。人體內多數酶的最適pH接近于7,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質酶的最適pH為1.8;肝精氨酸酶的最適pH為9.8等。
(五)抑制劑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1.不可逆性抑制:以共價鍵與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團牢固結合,使酶失活(有機磷農藥)
2.可逆性抑制:非共價鍵結合
概念 | Vmax | Km | |
①競爭性抑制(磺胺抗菌素) | 抑制劑與底物競爭性結合酶的活化中心 | 不變 | 變大 |
②反競爭性抑制 | 抑制劑與酶-底物復合物結合阻止產物的生成. | 減小 | 減小 |
③非競爭性抑制 | 抑制劑與酶、酶-底物復合物結合使酶喪失活性 | 減小 | 不變 |
口訣:競K大,非V小,反競K,V都變小。
推薦閱讀:
以上“藥學職稱沖刺期重點!酶促反應動力學”由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