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脈診注意事項:
①脈診時間。以清晨(平旦)為最佳,此時病人體內外環(huán)境較穩(wěn)定,氣血運行情況較少受到干擾,容易鑒別脈象異常變化。
②脈診體位。病人宜正坐或仰臥,手臂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關節(jié)下面墊上布枕(即脈枕)。
③調息。病人在接受診脈前,應休息片刻,調勻呼吸,安定情緒,放松身心,使氣血運行不受任何干擾。
④布指。醫(yī)生用中指按在橈骨莖突內側關脈部位,接著用食指按關前的寸脈部位,無名指按關后的尺脈部位。三指應呈弓形,指頭平齊,用指腹按壓脈搏。醫(yī)生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
⑤總按與單按。脈診部位取準后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三指可用同樣力量按切脈搏,以了解寸關尺三部總體脈象變化,這種方法稱為總按。也可用一指按切某一部脈,重點體察該部脈象的變化,這種方法稱為單按。單按診寸脈時則微微提起中指與無名指,診尺脈時則微微提起食指與中指。臨床上,總按和單按常配合使用。
⑥指力輕重。分舉、尋、按。舉,又稱浮取、輕取,即用較輕指力按觸在寸口脈皮膚上,適于診取浮脈類脈象。尋,又稱中取,指力適中,不輕不重,適于診取緩脈等。按,又稱沉取、重取,即用重力按至筋骨間,適于診取沉脈類脈象。
⑦平息與五十動。診脈時,醫(yī)生呼吸要自然均勻,稱為平息。醫(yī)生用一呼一吸醫(yī)生(一息)時間來計算病人脈象的至數(脈搏次數)。每次診脈應持續(xù)在脈搏跳動50次以上,即所謂“五十動”,以觀察脈搏節(jié)律及是否有停搏歇止的現(xiàn)象。一般切脈每次以3~5分鐘為宜。
⑧小兒診脈。小兒易于吵鬧而不合作,且其寸口脈短,不容三指定寸關尺,故對小兒診脈,醫(yī)生只用拇指切脈,而不再細分寸關尺。即所謂“一指定關法”。
⑨臨床步驟。在診脈前必須了解正常人脈象情況(見脈象),做到心中有數,并掌握年齡、性別、季節(jié)、氣候等對脈象的影響,這樣才能正確判斷脈象變化的辨證意義。在具體診察時,可先施總按,再進行單按,將左右手對比。對脈象變化情況,可先定脈位,再計次數(脈率)、辨形狀(脈形),最后分辨脈搏態(tài)勢(脈勢)。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