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陽虛型陽虛的施治要點是中醫(yī)內科會涉及的內容,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 癥狀
腰背酸痛,遺精陽萎,多尿或不禁,面色蒼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遲。
2.癥候分析
腰為腎之府,督脈貫脊絡腎而督諸陽,腎陽不足,失于溫煦,故腰背酸痛,畏寒肢冷。陽氣衰微,精關不固,故遺精、陽萎。若腎氣不固則小便不禁。氣化不及,水不化氣則多尿。命門火衰,火不生土,不能蒸化腐熟水谷,故不利清谷或五更泄瀉。面色蒼白,舌淡胖有齒痕,脈沉遲均為陽氣虧虛,陰寒內盛之象。
3. 治法
溫補腎陽,兼養(yǎng)精血。
4. 方藥治療
右歸丸。
本方具有溫補腎陽,兼養(yǎng)精血的作用,為治腎陽虛衰的常用方劑。方中以附子、肉桂溫補腎陽;杜仲、山茱萸、菟絲子、鹿角膠溫補腎氣;熟地、山藥、枸杞、當歸補益精血,滋陰以助陽。
遺精,加金櫻子、桑螵蛸、蓮須,或金鎖固精丸以收澀固精。脾虛以致下利清谷者,減去熟地、當歸等滋膩滑潤之晶,加黨參、白術、苡仁益氣健脾,滲濕止瀉。命門火衰以致五更泄瀉者,合四神丸溫脾暖腎,固腸止瀉。陽虛水泛以致浮腫、尿少者,加茯苓、澤瀉、車前子,或合五苓散利水消腫。腎不納氣而見喘促、短氣,動則更甚者,加補骨脂、五味子、蛤蚧補腎納氣。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