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小麥的中藥鑒定”是中藥學職稱考試會考到的內容,為了幫助中藥學職稱考生了解,掌握更多知識點、考點,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干癟輕浮的干燥穎果。
【產地分布】全國各地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夏至前后,成熟果實采收后,取癟瘦輕浮與未脫凈皮的麥粒,篩去灰屑,用水漂洗,曬干。
【藥材性狀】干癟穎果呈長圓形,兩端略尖,長約7毫米,直徑約2.6毫米。表面黃白色,皺縮。有時尚帶有未脫凈的外稃與內稃。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頂端鈍形,帶有淺黃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臍。質硬而脆,易斷,斷面白色,粉性差。無臭,味淡。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歸心經。
【功效與作用】除虛熱、止汗。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虛熱藥,或屬收澀藥下屬分類的固表止汗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15~30克,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主治陰虛發(fā)熱、盜汗、自汗。
【化學成分】主要含淀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
【使用禁忌】無汗而煩躁或虛脫汗出者忌用。
推薦閱讀: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浮小麥的中藥鑒定”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動態(tài)、考試經驗、政策資訊、輔導課程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