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子的藥材性狀及顯微鑒定具體是怎樣的?
關于附子的藥材性狀及顯微鑒定,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相關資料分享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希望對大家鞏固2020中藥學職稱知識點有所幫助!
【藥材性狀鑒定】
1.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huán)紋,環(huán)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刺舌。
2.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約2~5m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而具光澤,半透明狀,并有縱向的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3.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3mm。
【藥材顯微鑒定】
烏頭(側根)橫切面:
后生皮層最外為1列黃色木栓化細胞,其余為8~9列扁縮的細胞,壁黃色,木栓化,有少數(shù)石細胞散在,內皮層細胞較小。韌皮部占大部分,細胞中含淀粉粒,散有小形篩管群;偶見1至數(shù)個異型維管束。形成層環(huán)略呈五至七角形。木質部通常位于形成層角隅的內側,導管略呈“V”形或放射狀排列;木薄壁組織較發(fā)達。髓部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灰黃白色。
①淀粉粒極多,單粒類球形或圓多角形,少數(shù)長圓形,直徑2~20um,臍點呈點狀、十字狀、人字狀;復粒由2~7粒或更多復合而成。
②后生皮層碎片少見,表面觀呈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勻增厚,有的呈瘤狀突人細胞腔,胞腔內含棕色物。
③石細胞少見,散在,直徑約53um,紋孔明顯。
④具緣紋孔及網(wǎng)紋導管直徑20~48um。制附片主為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組織碎片。
推薦閱讀:
【高頻考點】專業(yè)知識:中藥鑒定學果實及種子類中藥考點匯總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附子的藥材性狀及顯微鑒定”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