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藥劑:膠劑的制法
關于膠劑的制法,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專門整理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1)原料的處理
皮類一般加清水浸泡數(shù)日,每天換水一次,待皮質柔軟后,刮去腐肉、脂肪、筋膜及毛,現(xiàn)多采用蛋白分解酶除毛。然后切皮,洗滌,除去泥沙和脂肪等雜質,消除腥臭氣味。骨角類加清水浸泡,每天換水一次,除去腐肉筋膜,取出后亦可用堿水洗除油脂,再以水反復沖洗凈。
(2)煎取肢液
原料加水煎煮數(shù)次至煎煮液清淡為度,合并煎煮液,靜置,濾過,濃縮。濃縮后的膠液在常溫下應能凝固?,F(xiàn)工廠多采用蒸球加壓煎煮法。
(3)濾過澄清
每次煎出的膠液,應趁熱離心除雜。否則,冷卻后黏度增大,濾過困難。粗濾后的膠液一般再加0.05%~0.1%的明礬,攪拌后靜置數(shù)小時,用離心機分得澄清膠液。
(4)濃縮、收膠
將澄清膠液濃縮,并除去膠液表面生成的白沫(俗稱打沫),至相對密度達1.25左右時,加入麻油、冰糖,攪拌使溶解,繼續(xù)濃縮至"掛旗"時,加入黃酒,至膠液無水蒸氣逸出即可出鍋。
(5)膠凝、切膠
稠厚膠液趁熱傾入已涂有少量麻油的不銹鋼凝膠盤內(nèi),置低溫空調室內(nèi)放置,膠液即凝成膠塊,此過程稱為膠凝,所得含水的固體凝膠俗稱膠坨。膠凝前,可按各品種制法項下規(guī)定加入適量輔料(黃酒、冰糖、食用植物油等)。將凝膠切成一定規(guī)格的小片,此過程俗稱開片。
(6)干燥與包裝
將膠片置于晾膠室內(nèi),自然干燥。一般每隔3~5天將膠片翻動l次,使兩面水分均勻蒸發(fā),以免成品發(fā)生膠片彎曲現(xiàn)象。數(shù)日后,將膠片裝入鋪有石灰的木箱內(nèi),密閉悶之(使內(nèi)部水分向膠片表面擴散),此操作稱為悶膠,亦稱伏膠。2~3天后,將膠片取出,再晾之。如此反復操作2~3次,即可。膠片干燥后,在無菌環(huán)境下,將質檢合格品包裝,即得。
膠劑應色澤均勻、無異常臭味,呈半透明固體狀。膠劑應密閉貯存,防止受潮。
膠劑通常要求檢查總灰分、重金屬、砷鹽、溶化性、異物、裝量、微生物限度,水分不得過15.0%.
更多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歡迎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我們提供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復習資料、備考技巧、政策動態(tài)及模擬試卷,助力你的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