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的中藥煎煮方法有哪幾種?
常用的中藥煎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常規(guī)煎法 這是最常見的煎藥方式,將藥材加水浸泡30分鐘至1小時后,用大火燒開,然后轉(zhuǎn)小火慢煎20-30分鐘。一般需要煎兩次,第一次煎出的藥液稱為頭汁,第二次煎出的藥液稱為二汁。
2. 先煎法 對于一些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的藥材如礦石類和貝殼類藥物,需要先煎煮15-30分鐘,再加入其他藥材同煎。
3. 后下法 某些揮發(fā)性或容易破壞的有效成分,例如薄荷、砂仁等香料性藥材,在其它藥材料快煎好時(大約最后5-10分鐘)才放入鍋中快速煮沸即可。
4. 包煎法 有些細(xì)小顆粒狀或者含有大量絨毛的中藥材如車前子、旋覆花等,為了避免其在煎熬過程中漂浮于水面或混入藥液造成服用時口感不佳及刺激喉嚨的情況發(fā)生,則需用紗布包裹后再放入鍋中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5. 烊化法 對于膠類藥物如阿膠、鹿角膠等,在其他藥材煎好后,取適量的熱開水或藥湯將其烊化(即溶化)后再加入到藥液中混勻服用。
6. 另燉法 一些貴重的中藥材如人參、西洋參等,為了更好地保存其有效成分不被破壞,可以單獨用小火慢燉2-3小時后取汁服用。
以上就是幾種常見的中藥煎煮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yīng)根據(jù)具體藥物性質(zhì)和醫(yī)生處方要求選擇合適的煎藥方式。
1. 常規(guī)煎法 這是最常見的煎藥方式,將藥材加水浸泡30分鐘至1小時后,用大火燒開,然后轉(zhuǎn)小火慢煎20-30分鐘。一般需要煎兩次,第一次煎出的藥液稱為頭汁,第二次煎出的藥液稱為二汁。
2. 先煎法 對于一些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的藥材如礦石類和貝殼類藥物,需要先煎煮15-30分鐘,再加入其他藥材同煎。
3. 后下法 某些揮發(fā)性或容易破壞的有效成分,例如薄荷、砂仁等香料性藥材,在其它藥材料快煎好時(大約最后5-10分鐘)才放入鍋中快速煮沸即可。
4. 包煎法 有些細(xì)小顆粒狀或者含有大量絨毛的中藥材如車前子、旋覆花等,為了避免其在煎熬過程中漂浮于水面或混入藥液造成服用時口感不佳及刺激喉嚨的情況發(fā)生,則需用紗布包裹后再放入鍋中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5. 烊化法 對于膠類藥物如阿膠、鹿角膠等,在其他藥材煎好后,取適量的熱開水或藥湯將其烊化(即溶化)后再加入到藥液中混勻服用。
6. 另燉法 一些貴重的中藥材如人參、西洋參等,為了更好地保存其有效成分不被破壞,可以單獨用小火慢燉2-3小時后取汁服用。
以上就是幾種常見的中藥煎煮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yīng)根據(jù)具體藥物性質(zhì)和醫(yī)生處方要求選擇合適的煎藥方式。
學(xué)員討論(0)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