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slogan
24小時客服熱線: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社區(qū) > 酸甜苦辣從醫(yī)路 > 正文

從醫(yī)生變成患者家屬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我是一名中醫(yī)腎病科研究生,為了論文曾經大量閱讀關于糖尿病腎病的文章,僅僅是為了論文而已,卻不曾想到所學的知識會用到自己親人身上。在這里我要分享的是我作為一名糖尿病病人家屬是怎樣的心情。

父親今年五十出頭,是家里的頂梁柱。父親的身體一直很好,是我們以為的真的很好。父親年輕的時候在部隊生活過幾年,他時常跟我講起在部隊的生活,部隊訓練的是軍人鋼鐵的意志和軍令如山倒的服從意識,睡覺時不敢脫衣服,就餐有時間限制,必須在最短的時間把飯吃完。父親年輕的時候,全中國的生活水平都不高,大多數農村地區(qū)的人們飽受饑餓的折磨,父親到部隊后能吃飽,已經是很高興的事了,所以每頓都要吃的很多,吃到撐為止。

這樣的吃飯方式直接延續(xù)到以后的數十年,直到今年6月11日。

2015年6月11日,父親所在公司組織體檢,大家都很不在意,以為肯定沒問題。下午醫(yī)院通知拿體檢報告。醫(yī)生赫然在體檢意見里寫著:建議內分泌科就診。查找不正常的指標才發(fā)現空腹血糖14.9mmol/L,尿糖已經有兩個加號。父親拿到結果也很驚訝,一直在問我是不是血糖有點高,應該不是糖尿病吧。而我清楚的知道,空腹血糖這個水平已經可以基本判定是糖尿病,糖耐量試驗都不要做了。我一邊安慰著他,心里卻已是萬分著急。第二天一早,我?guī)Ц赣H來到我所在的醫(yī)院,再一次檢查空腹血糖和大量關于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排查。下午結果出來空腹血糖15.2;糖化血紅蛋白11.1,并發(fā)癥的檢查并無異常。內分泌科的老師說住院吧。背對著父親,自己的眼淚就忍不住掉下來。內分泌科老師主張先用胰島素強化的方案,可是我在心里還是一直無法接受父親得了糖尿病這個事實。父親一直很少就醫(yī),更是好幾年沒有打針吃藥了,我曾在內分泌轉科,深知每天注射胰島素的痛苦。父親本是個粗人,以后的日子吃飯要特別仔細,還要每天定時注射胰島素,這對他是多么大的壓力可想而知,看著父親對我信任的目光,心里好難過。擦干眼淚,我向父親介紹糖尿病和胰島素應用的意義,父親最后點頭說都聽我的。

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再也不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父親也不是什么都能扛起的大力士。當天下午父親就住進了內分泌科,晚上六點開始他這輩子第一次注射胰島素。我問他感覺怎么樣,他說一點都不疼,我說以后不能像以前那樣想吃就吃了,配合不?父親說看行動吧。我們倆都笑了。父親一周后出院,空腹血糖已經降到正常范圍內,胰島素也是用到了很少的量。只是他經常會覺得餓,雖然不說我還是能感覺到他很緊張。出院以后在門診上每周就診一次,堅持每天服用中藥?,F在白天的胰島素已經停掉,晚上臨睡前打一次,8個單位。內分泌科的老師說下周可以停胰島素了,準備換口服藥。

現在回想起父親得病之前的情景,還是有明顯的癥狀的,雖然一直吃的挺多,但最近兩年,特別容易餓,我和媽媽還經常笑話他能吃,父親說你看我多好,吃這么多就是不胖。還有就是小便次數增多,我一直以為是他前列腺不好。作為學醫(yī)的我很是慚愧,是我的疏忽,導致了沒能及早發(fā)現病情,好在現在還沒有出現并發(fā)癥。

距離父親得病,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我和父親也由最初的驚慌失措變成了現在的坦然接受,父親每天自己注射胰島素已經不成問題,每周回家一次讓我測血糖。最重要的是父親舍棄了他最熱衷的飲食,他憑借他堅強的意志,真的做到了定時定量進餐。我覺得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這是對他五十多年形成的飲食習慣說不,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我在面對糖尿病病人的時候會很輕易的說要注意飲食習慣,要注意加強運動,要按時服藥,可是當我面對父親的時候,突然覺得每個叮囑都顯得那么蒼白,面對疾病,我們能做到的是什么,只有控制,能控制住疾病發(fā)展的速度,已經是萬幸,那一刻我真正的明白病人一遍遍問我們關于疾病的情況時,他們到底是想要一種怎樣的回答,而我又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名醫(yī)生,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又是多么貧瘠。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我終于明白《傷寒論序》所說的我們學醫(yī)的目的:上醫(yī)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惡,中以保身長全。

我是一位病人家屬,更是一名醫(yī)生,我深刻的知道我需要什么,我更加深刻的知道以后的我要怎樣的努力,才不辜負以后的這樣的角色安排。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湯以恒 執(zhí)業(yè)藥師 藥學專業(yè)知識二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學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驗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